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

摘要:近年来,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数智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育信息化奖”。

上周发生的两件事,展现了中国教育力量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先是12月2日,武汉市获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

近年来,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数智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育信息化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武汉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构建覆盖全域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建设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开展“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武汉教育读书联盟”“全民阅读进社区”等系列全民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学习体系健全、学习网络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学习型城市,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通过有效的政策和行动支持全民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典范。

两天后,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过程中,国内高校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了文本写作指导、定稿讨论和申报相关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和文学院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持。

以上两件事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随着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务实合作之路越来越宽广,教育战线的作为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比如,在推动全球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北京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促进非洲女童校园健康教育项目”,支持非洲女童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增加非洲女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提高质量;中华女子学院承办“埃塞俄比亚女性领导力建设研修班”“汤加妇女经济能力建设研修班”等,助力发展中国家妇女能力建设。

而在一年前,202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这是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也是欧美之外的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将持续推动全球STEM教育交流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STEM教育提供更有力支持。可以预见,这个平台带来的新理念、新实践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深化STEM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我国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国际组织和国际舞台上的耀眼表现,折射出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格局性变化。同时也表明,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从相对单一的高校合作扩展到全方位的合作,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全球教育合作网络。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教育理念的相互借鉴、教学方法的相互学习、教育技术的共享与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教育不仅关系到知识、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更直接关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机遇,教育战线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新征程上“大有作为”,助力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