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微风俏皮,阳光柔媚,树荫斑驳,有些花已然落去,而有些花却正在盛开……,光阴的唯美与活力,都在这个季节中被体现得一览无余。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初夏,微风俏皮,阳光柔媚,树荫斑驳,有些花已然落去,而有些花却正在盛开……,光阴的唯美与活力,都在这个季节中被体现得一览无余。
而在初夏的古诗词中,有氤氲之香,有盈润之翠;有柔和之暖,更有通透之凉……,仿佛我们于精神层面所渴望的一切享受,初夏都能供足一样。
爱此时节,诗心亦清和美好。
读过了寇准的《初夏雨中》,本期我们再来分享一首文徵明的《五月》。
这首诗全篇皆是妙笔,它将初夏的美好写进了人心深处,读后让人久久回味。
五月
明·文徵明
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尽燕飞飞。
时光已到青团扇,士女新裁白苎衣。
黄鸟故能供寂寞,绿阴何必减芳菲。
子云自得幽居乐,不恨门前辙迹稀。
文徵明,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我国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虽然文徵明的诗作数量高达2000多首,但又因为他本人曾于仕途中遭遇到太多坎坷而最终选择归隐,这导致文徵明在作品中没有表现出对政治的热情,也没有较为深入地将作品下沉到社会生活方面,而是专注于自我“独善其身”的一种境界,所以在诗家看来,文徵明的造诣并不是很高。
但当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文徵明的诗作时就会发现,他的作品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作的好与不好,有时候其实真的不能从题材与主旨方面的走向去定义,而是要回归到诗作本身,去剖析它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滋养。
文徵明的诗作就如清风明月,虽无关政治,但却也实实在在地将美好的养分输送给了我们,从视觉到心境,从心境到整个精神世界都是如此。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五月》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它将作者的才华与心境追求都进行了充分彰显,相信在读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其有中肯的、不错的评价。
诗的首联开篇即点题,并且还以轻快的笔调刻画出了一幅画面: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尽燕飞飞;五月的一场雨刚刚停歇,天气放晴后,那些梅子看上去也格外圆润,杏花都已经凋谢,燕子自由地飞来飞去。
“五月”仅仅两个字,却将夏日的气息在第一时间带入到了诗中;“雨晴”又通过天气情况,为画面点亮了色彩,同时也很自然地点亮了读者的心境,让人倍觉舒朗欢愉。
“梅子肥”逼真地刻画出了梅子被雨水滋润过的形象,那种盈润与饱满,是夏天特有的生机,让人看之在眼,充实在心。
后面一句进一步体现出时节特征,同时也借燕子的举动让整个首联的画面活跃和热闹起来。在这里,我们除了可以看到燕子飞翔的身影,更是能够听到它们清脆的声音,此谓“妙不可言”。
颔联将笔触转向了人们的生活:时光已到青团扇,士女新裁白苎衣;光阴悄然推进,人们都开始用起了青色的团扇来驱赶暑热,士女们也都换上了白色的苎麻衣裳。
相较于首联,颔联的描写方式很出彩,它能够将普通又普遍的现象用一种精妙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让人充分感受到夏意之美、光阴之美以及诗境之美。
作者写人们使用“青团扇”,并没有拉“团扇”本身去直接出场,而是将“时光”安排在句首,并且恰到好处地将其拟人化,让其引领“团扇”出现于读者的视野中。所以在读前一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安详而恬淡的,是美好而清凉润泽的,这便是巧妙的表达方式为诗带来的效果。
“士女新裁白苎衣”与前一句呈工整的对仗形式,完全符合律诗颈联的形式要求。那么就画面感来讲,此句用一“白”字对前一句中的“青”字,可谓在让画面中的色彩构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无不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前一句生活气息浓郁,后一句同样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画面散发出一种热闹、喜庆且质朴亲切的韵味。所以颈联不但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更是引领读者置身于这种生活氛围中。
我们继续看接下来的颈联:黄鸟故能供寂寞,绿阴何必减芳菲;黄鸟的鸣叫让整个环境变得更加幽静,尽管春天的烂漫已经不在,但这斑驳的绿荫也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美好。
颈联的描写将虚实两个角度结合起来,一边临摹出了唯美清新的画面,一边又比较鲜明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情。
作者对物象“黄鸟”的添入与描写,为画面增添了来自于自然界的声音,这种声音烘托了环境的静谧,也含蓄地体现出作者心理方面的宁静。
作者对“绿阴”的添入与描写,为画面泼上了一层浓郁的绿意,这种绿意有效体现了夏的气息,也有效触动了读者的视觉审美,进而使得我们的精神获取到了美的享受。
“子云自得幽居乐,不恨门前辙迹稀。”我自得幽居之乐趣,从来不怨恨门前没有车马经过。
尾联在颈联的基础之上,将作者的性情与情感皆完全表达出来。
“子云”这里应该指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杨雄一生淡泊名利,他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而作者在这里借“子云”自喻,其实除了为表达自己对杨雄的敬仰之外,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和杨雄一样的淡泊情怀。
作者不逐功名,所以他自得幽居的乐趣,作者自得幽居的乐趣,所以他从来不在乎门前无车马往来,从来不在乎家中无人来拜访自己。
这是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洞明世事后所练达的一种深刻领悟与精神境界,是那些追名逐利的俗人无法相比的;所以我们在尾联中,也已然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功名和役于功名的人们的嘲讽。
尾联所诠释的这种深刻理趣与淡泊、豁达、乐观的精神,让作者的形象显得颇为高大,也让此诗的境界瞬间拔高了许多,当称妙笔,当须一赞。
榻借绿阴心自远,幽居何必羡朱门;读完一首,收获颇丰。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