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三日占据微博热搜榜首,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因疑似涉及辱华言论及道德争议。截至5月10日晚,其参演的古装武侠剧《赴山海》官方宣传物料已全面删除相关艺人信息,引发行业内外对艺人职业操守与行业风险管控的热议。
连续三日占据微博热搜榜首,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因疑似涉及辱华言论及道德争议。截至5月10日晚,其参演的古装武侠剧《赴山海》官方宣传物料已全面删除相关艺人信息,引发行业内外对艺人职业操守与行业风险管控的热议。
舆情发酵始于5月8日,某自称前工作人员的匿名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三段录音文件。经语音分析,内容涉及"中国市场钱易赚""中国观众审美低下"等争议性言论,同时牵涉艺人私德问题。该爆料帖24小时内获得逾百万次转发,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次。
面对舆论危机,李凯馨工作室于次日下午发布律师声明,强调录音存在明显技术伪造痕迹,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声纹鉴定。艺人本人在声明基础上追加个人声明:"自16岁归国发展至今,中国不仅是事业根基,更是精神家园。对于任何损害国家形象的指控,本人必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原定暑期档播出的S+级剧集《赴山海》已启动应急处理预案。该剧出品方在最新宣传片中删减李凯馨全部镜头,官微演员表同步撤除其姓名。据影视数据分析平台"艺恩"显示,该剧前期宣传投入已达1.2亿元,若需补拍相关戏份,预计将产生3000万元以上的额外成本。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外籍艺人的合规管理漏洞。根据《涉外文化艺术表演管理暂行规定》,外籍艺人需定期接受职业道德培训,但具体执行标准仍有待细化。"据统计,近三年涉及外籍艺人的舆情事件中,职业道德类争议占比达67%。
《人民日报》文化版刊发评论强调:"文化市场开放包容的底线不容触碰。无论是本土还是外籍艺人,都应恪守'艺德为先'的基本原则。对于确证存在'端碗吃饭放碗骂娘'行为的从业者,行业应建立黑名单制度与跨平台联合惩戒机制。截至发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尚未就此事发布官方声明。但据接近管理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相关行业协会正在研讨《外籍演艺人员执业规范实施细则》,或将引入"文化适应度评估"与"职业道德保证金"等新型管理制度。
新闻晨报综合来源:新黄河、现代快报、北京日报等。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