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医药为时尚早?但这个细分领域或已现强劲信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07:17 2

摘要:一种是纯内需,本来就不怎么出口的行业,3月初"关税"大棒逐步升温的一个月里韧性较强。一种是进口替代。最典型的是以此逻辑受追捧多年的半导体。

医药股调整已有三年多。

自2021年初见顶以来,中国医药股经历了67.95%的回撤(以沪港深500医药指数计算)。

医药股的春天何时到来?

2025年的春夏之交,几丝曙光似乎初现,而且似乎更多聚焦于创新药。

3月底以来,美国的"关税"大棒,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来源,甚至直接引发了美股本身的巨震。

对于中国一众上市公司,"关税"的冲击是不同的,这也使得不同的行业,呈现了不同的表现。

一种是纯内需,本来就不怎么出口的行业,3月初"关税"大棒逐步升温的一个月里韧性较强。一种是进口替代。最典型的是以此逻辑受追捧多年的半导体。

但在这主流的两条逻辑之下,还有一条不那么受人关注的,则是少数被美国后续豁免高关税的行业。

医药,正是这样的行业。或许是因为美国的医药产业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需要出口,或许是需要中国的医药及原料避免美国医保账单"爆"掉,关税的大棒,并未挥向医药。

对此,我请ChatGPT强大到离谱的GPTo3 模型做了事实确认(大模型所提供的信息仅用于参考,对于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承诺或保证):

美国2月4日起对中国商品先加一层10%的"国家紧急"税,3月4日再叠加10个百分点,4月9日启动所谓"互惠"公式,把对华综合税率拉到145%。然而,在同一天公布的豁免清单里,"pharmaceuticals"──包括成品药、原料药及关键中间体──被明确列为不受任何额外税率影响。这一宽免源于白宫对"生命攸关物资不可受阻"的公开承诺。需要提醒的是,医院正为一次性注射器、PPE等非药品医疗耗材叫苦不迭------它们不在豁免行列,随着145%关税落地,成本和潜在短缺的阴影正在蔓延。

或许也正因此,从下图可以看到,医药股自3月以来的走强,也是具有宏观面的支撑。不过请注意,这一利好,仅限医药,器械不在豁免中。

医药是一个大行业。但毫无疑问,皇冠上的明珠,必然是创新药。

别的不说,光看全球减肥人士对司美格鲁肽的疯狂,就知道一款成功的创新药能够带来多大的辉煌。

但是,创新药的研发,本质上和半导体等其他科技行业一样,是一件耗时漫长且成功率不高的事情。

也正因此,虽然单个药企的估值取决于个别药品研发的成功与否,但是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全球创新药行业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这个全球无风险利率之锚休戚相关。

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低,那么创新药的估值折现率也就走低,市场就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

下图是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过去25年的走势对比,能看出这两者走势的负相关。

美联储何时降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何时回落?这无疑是市场最关注的问题,对整个创新药产业(自然也包括中国创新药)更是至关重要。

下图是 CBOE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对于美联储降息(年末)的预期走势,可以看到维持 4-4.25%水平的概率这几个月大幅下降,大幅降息的预期大幅提升。

目前市场的主流预期是降息到 3.5-3.75%。

如果美联储降息带动长债利率的回落,那对于创新药产业显然是利好。

当然,这种利好,显然也会辐射到中国的创新药产业。

谈及中国的创新药,最近用谷歌 Gemini Deepresearch 做了一些关于中国创新药的研究,才发现真是如吴下阿蒙,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大模型所提供的信息仅用于参考,对于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承诺或保证)。如果说前些年还是以复刻"Fast-follow"为主线,那么这些年是真有创新产品,能够实现"First-in-class"了。

这里列几个要点:

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在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国产创新药在国内获批比例大幅提升 在中国境内首次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中,由本土企业研发的产品的比例显著提高。2015年,国产创新药占比不足10%,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增至42%。

对外授权交易(Out-licensing)激增 中国药企将其研发管线中的潜力品种授权给跨国药企(MNCs)进行海外开发和商业化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持续攀升。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的总潜在价值(包括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达到了创纪录的519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41亿美元,主要交易对象是美国公司。

Gemini的这份研究,2.3万字,我已经上传至腾讯文档https://docs.qq.com/document/DRGdKbEd1RXpIa29F,希望详细阅读的可以下载查看。

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医药价格和收入水平,无疑会受到影响。

但是,不同医药类目,还是不同的。创新药在这块,肉眼可见的政策扶植。

比如,中邮证券在2024年末的《医药生物行业报告(2024.11.25-2024.11.29)》中指出:坚定支持"真创新",新进医保目录创新药有望充分受益

此次国谈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后的首次国家医保谈判,国家医保局通过完善医保谈判规则支持医药创新发展。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无论是评审阶段还是谈判阶段,创新药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

而华西证券的《医药行业2025年终策略报告》综述了2024年的各类利好政策,也不妨一读。

创新药还看港股

创新药,无疑是当下中国医药股格外值得关注的细分板块。

而具体来看,港股创新药又是重中之重。

传统谈及创新药,基民对A股创新药无疑记忆犹新,毕竟当年许多医药主动基金的持仓主力是A股。

但其实如果以价格弹性而言,是港股更强。

关于港股医药类指数,此前做过一个,港股创新药和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表现比较好。这里就以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为代表来进行对比。

2021年初,A股创新药已经见顶走平,但港股创新药反而是还有一波更猛的上升。

如果聚焦2024年迄今,就更能看出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的率先走强和迭创新高,充分凸显了弹性,也体现了这些年中国创新药基本面的走强。

创新药,其实一直是市场热爱的板块。不过早年在追捧之下,估值难免比较高。下图是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的市销率,对于充满早期投入的创业板,市销率是一个比较好的估值观察窗口。从下图可以看到,去年中在2.58倍的水平见底,逐步反弹到4.3倍左右,但依然低于4.86倍的平均水平,依然处于相对低估水平。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就是市场资金对创新药的青睐。

今年起至4月底发行规模靠前的股票ETF中,其中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是罕见的行业主题型ETF。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跟踪的指数,正是上文提及历史表现不俗的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

或许正是市场对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信心和兴趣,所以这只ETF自3 月26日成立迄今,不断出现大额申购,Wind数据显示,到5月8 日,流通份额已经从发行时的12.66亿份,飙升至28.69份,如此迅猛的翻倍速度,可见市场的青睐。

在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之前,市场上也有跟踪这一指数的ETF。为何这只ETF依然广受青睐,低费率或许是一个原因。目前行业ETF尤其是相对小众的行业ETF,管理费0.5%+托管费0.1%是常态,但此次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采取了更优惠的管理费0.4%+托管费0.07%。切换一个代码,每年节省0.13%的费率开支,对于超额越来越难的基金管理市场,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的是,伴随份额翻倍,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交投相当活跃,此前日成交额一度超过4亿元,此后也在1亿元以上。已经有了笔者一直关注的ETF101标准(规模超10亿元,日均成交超过1亿元)的端倪,对于港股创新药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对这个产品,尤其是规模数据高度关注,这或许是整个医药尤其是创新药板块能否迎来春天的晴雨表。

来源:EarlETF只投基不炒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