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偷偷拜师侯宝林 结果就四个字 侯耀华开了不好先例 狭隘偏见作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07:23 2

摘要:自从坟前磕头后,杨议就一口咬定自己已拜师成功。侯耀华起初跟杨议不同调,后来才改口说,我五弟拜师的事情已经都办完了。5月10日直播时,侯耀华更是挑明了说,在4月10号,杨议已经完成了这个拜师的过程。

自从坟前磕头后,杨议就一口咬定自己已拜师成功。侯耀华起初跟杨议不同调,后来才改口说,我五弟拜师的事情已经都办完了。5月10日直播时,侯耀华更是挑明了说,在4月10号,杨议已经完成了这个拜师的过程。

萧陶拼图

萧陶听得一头雾水,直到看到上面这几张照片后,才弄明白,原来杨议已经偷偷摸摸地拜师了。既然已拜师,5月18日变成谢师收徒仪式,看起来顺理成章,其实则不然。

杨议拜师就是对着侯宝林的画像磕头(磕没磕头,不好说,没有磕头的照片),然后侯耀华颁发拜师帖,双方交换礼物,合影留念。拜师现场没有代拉的师哥,没有引保代“三师”,没有见证的同行,给人的感觉就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01 杨议拜师侯宝林的正当性

5月10日直播时侯耀华说,他感谢网友,是网友说师胜杰要代拉杨议入侯门。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师胜杰已经不能说话,但他的遗孀宋艳可以说话。苗阜发声代不代表宋艳,萧陶不知道,知道的是苗阜是师胜杰的干儿子。

苗阜早就发帖表明立场

有传言称,师胜杰想代拉杨议,可侯耀华不同意。前些时,侯耀华解释过原因,但理由欠充分,时间也对不上。他说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网友说的是十多前的事。这件事的真实性,真要打个问号。

昨天,网上出现一段李如刚的短视频。李如刚说,大家好,我是相声演员李如刚,我同意代拉杨议。经网友鉴定,这段视频是在1月17日一段视频的基础上通过AI合成的。既然可以给李如刚造假,当然也可以给师胜杰造假,甚至不排除最初在网上说师胜杰代拉的那位网友跟侯耀华一唱一和的可能。

李如刚是侯宝林的徒弟。去年冬至那天,侯耀华为杨议拜师的事上门向李如刚求证。李如刚说:“我说小五(指杨议——萧陶注)要拜您,您愿意收不愿意收?老爷子说小五还是不错的嘛,让你爸爸找我去。”李如刚的证言属于孤证,可信度并不高。真要收杨议,侯宝林生前一定会跟别人说,可到目前为止,没有第二个人站出来做证明。可侯耀华拿鸡毛当令箭,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爸爸点过头,我就拿我爸爸说过的话当圣旨来执行。”

左起:李金斗、董凤桐、侯耀华

02 杨议不是董凤桐

侯耀华一向乐于助人,替八旬老人圆梦就是他的杰作。2016年,侯耀华专程去乌鲁木齐为董凤桐老人拜师做见证。董凤桐由侯宝林大徒弟贾振良代拉入门。不过,贾振良并没去新疆参加董凤桐的拜师仪式,给这件事蒙上了一点阴影,但没人质疑侯耀华,更没人责难董凤桐。

杨议拜师侯宝林却遭到广大网友的质疑和一些愿意发声的同行的批评。就连杨议的妻子孟真都说,老杨这个时候拜侯宝林,真的是给侯大师脸上抹黑。是大家双标,还是另有缘故?萧陶以为是后者。

第一,董凤桐早年当过侯宝林的学生,跟侯宝林至少合作创作过三段相声;侯宝林在世时,杨议啥都不是,就是杨少华的小儿子。

第二,董凤桐去新疆支边,后加入乌鲁木齐曲艺团,直到晚年都在为相声事业做奉献;杨议说相声得过一等奖,但二十多年前就已改行,如今迫于生计才去自家的小园子说相声,且有糊弄外地游客之嫌。

第三,董凤桐偏居一隅,且年事已高,知名度不高;杨议几乎没离开过天津,刚过六十没几年,知名度非常高。

第四,董凤桐不会收徒谋利,杨议就是一买卖人,连办谢师收徒仪式都要收钱。据说5月18日杨议要收一二十位徒弟,这还只是第一批。

第五,董凤桐德艺双馨,杨议私德有缺,早就塌房。

视频截图

最近,网上有一段李如刚的视频。在参加同行收徒仪式时,李如刚发言说,我希望做人要敞亮,做人正能量,做艺德为先。李如刚的这句话明显有针对性。

跟李如刚不同,侯宝林的另一位徒弟韩宁说话直截了当。韩宁多次公开反对杨议拜自己的师父侯宝林,理由是要维护师父的名声。因为韩宁身份特殊,侯耀华对韩宁的批评也最为猛烈。

第六,董凤桐拜师时,无论贾振良代拉真假与否,侯耀华还是有所顾忌,不敢代父收徒;到了杨议拜师,侯耀华就无所顾忌了,愣是把师哥代拉师弟变成儿子代父收徒。

侯耀华未必能拿捏得了杨议

03 偏见源自于狭隘

侯耀华曾说,侯氏相声必须发扬,侯氏相声必须有继承人。他有一种责任感。其实,这不是责任感,而是一种焦虑。

事实上,侯宝林的徒子徒孙少说也有一千多,近两任中国曲协主席都是侯宝林的亲徒孙,但他们未必都是侯耀华心目中侯氏相声传人的理想人选。马季在世时就打出马家军的旗号,郭德纲被马志明封为马氏相声传人。站在侯耀华角度看人看事,难免会产生偏见,偏见源自于狭隘。正是狭隘和偏见让侯耀华在这件事上表现得焦虑和偏执。

退一步说,即便侯耀华要把侯氏大旗交给杨议,也得名正言顺。像现在这样,程序不当不说,还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拜师本是尊重传统的体现,为所欲为,不是尊重传统,而是糟蹋传统。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

结束语

如果侯耀华还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现在纠错为时不晚。不过,纠错得要杨议配合,把5月18日的谢师收徒仪式改成上半场拜师摆知,下半场收徒仪式。如果是拜师,就得按约定俗成的程序办,至少得请来一位侯宝林的徒弟,由他带拉杨议入侯门。当然,真要是能请来一位侯宝林的徒弟,或许就不用偷偷摸摸地拜师了。

如果不纠错,那势必会给杨议埋雷。同行里有人承认,有人不承认;或者说,多数人不承认,少数人承认。简言之,师承存疑,使得杨议难逃跟他父亲一样的命运。如果杨议不在乎,那别人真就不用替他操心了。

(萧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注明的除外。严禁转载,盗用者必受追究!)

来源:萧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