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晚,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夫人如见》在浏阳市欧阳予倩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这部承载着深厚家国情怀的“湘魂史诗”,在缅怀先贤的同时,更以湘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为长沙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即将冲击梅花奖的“湖湘名片”,该剧将于5月15日在上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5月10日晚,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夫人如见》在浏阳市欧阳予倩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这部承载着深厚家国情怀的“湘魂史诗”,在缅怀先贤的同时,更以湘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为长沙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即将冲击梅花奖的“湖湘名片”,该剧将于5月15日在上海向全国观众展现湘剧底蕴,持续放大长沙文化影响力。
这场致敬英雄的演出,并非长沙文化创新的孤例。事实上,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早已火热展开。本土文化IP与现代演艺的交融碰撞,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激活湘剧、花鼓戏等古老艺术的全新生命力;方言脱口秀、国风音乐会等新兴业态也顺势崛起,共同勾勒出一幅演艺新空间四处绽放的文化图景。
当新国风遇上裸眼3D 舞台上演震撼“仙剑特效”
湘剧,作为湖南代表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数字化浪潮中大胆突破。新中式湘剧《聂小倩》落户坡子街湘江剧场,开启了湖南湘剧本土沉浸式驻场演出的新篇章。该剧充分运用360度全景视频、全息投影、VR/AR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全景舞台,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演出中,演员吊威亚“飞”入观众席,角色与观众近距离交流互动,打破了传统观演界限。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剧情发展中,真正实现了“人在戏中”的沉浸式体验。
《聂小倩》还在不断升级优化,据悉,其2.0版本将对剧情和人设进行调整,并开发拍照打卡、人物卡片等衍生周边,同时把剧场打造成日常消费场景,引入湘剧折子戏,进一步推动湘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排寻求作品与观众之间更深刻的联结方式,让大众在环境和故事中产生情感的缔结与碰撞,以文化融魂、创意出圈、品牌加持为核心,响应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花鼓戏的跨界演出同样精彩纷呈。创新性结合花鼓戏与现代声光电技术、流行文化的《新刘海砍樵》在人民中路省花鼓戏剧院火爆全网。新国风实景与裸眼3D多媒体融合呈现,原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施法”“斗法”场景在舞台上真实展现,让观众惊叹不已。“创新不是传统的颠覆,而是更好地传承;商业化也不是退步,而是一个进步。”该剧运营方长沙一台好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表示。
《新刘海砍樵》不仅在演出形式上大胆创新,还推出了“传承篇”,让5至15岁的“小戏骨”登上舞台,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家长,成功拓宽了传统戏剧的受众群体。目前,该剧正根据观众反馈和创作团队意见,精心打造2.0版本,为观众带来更沉浸式的全新体验。
当“00后”胡大姐遇上沉浸式剧场 长沙文旅被青春力量“玩”出圈
在这些创新演艺形式中,年轻力量成为主力军。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年轻人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新刘海砍樵》中,“刘大哥”和“胡大姐”的扮演者都是“00后”;《聂小倩》选用省湘剧院的年轻女小生反串,收获了大量粉丝。据统计,这些“国潮”新剧的主要受众集中在25至35岁年龄段,年轻人占比七成左右。他们不仅热衷于观看演出,还积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感受,成为推动长沙新演艺传播的重要力量。
如今,长沙的演艺新空间正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打破了常规艺术创作思维和观演关系,契合长沙潮流年轻的气质,为景区、商圈、街巷引入新流量。与湘江剧场相邻的中心印象城,互动综艺秀《疯狂星友团》演出破百场;杜甫江阁的唐风互动夜游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湖南博物院的京剧与多媒体艺术融合的《一念·辛追梦》舞台剧让文物“活”了起来…… 这些演艺新场景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旅体验,还带动了周边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了文旅产业链条。
从湘剧数字化创新到花鼓戏跨界演出,从方言脱口秀到国风音乐会,长沙正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在本土文化IP与现代演艺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未来,随着更多精品演艺项目的推出和“演艺+”体验新场景的培育打造,长沙有望诞生一批互动演艺头部IP,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让“新演艺 长沙范”成为全国文旅市场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