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迎接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激发护理队伍职业荣誉感,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一附院开展了2025年“紫荆奖优秀护士”评选(16人)与“华信好护士”评选(50人)。
优秀护士风采
编者按:为迎接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激发护理队伍职业荣誉感,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一附院开展了2025年“紫荆奖优秀护士”评选(16人)与“华信好护士”评选(50人)。
我们将分期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排名不分先后),展现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激励全院护士以榜样为引领,不忘初心、精进服务,为患者送去更多温暖。
杨敏
202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紫荆奖优秀护士”、清华一附院“华信好护士”获得者
从事护理一线工作18年,现任新生儿科主管护师
她始终扎根临床一线,用专业与温情守护脆弱的小生命。2023年7月的一个下午,产科通知将分娩一对24周双胎早产儿,预估体重仅500g~600g。杨敏迅速联动护理团队,10分钟内完成暖箱预热、呼吸机调试、静脉穿刺包准备等急救用物调配。抵达产房时,首名新生儿娩出后无自主呼吸,她立即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协助医生完成脐静脉置管、血糖监测等操作;第二名新生儿娩出后同样情况危急,她凭借熟练的复苏流程,协助医生在3分钟内建立有效通气。转运途中,她全程跪姿守护暖箱,用身体稳定设备,避免颠簸影响患儿。回到病房后,她积极参与抢救工作,详细记录患儿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直至次日清晨患儿情况平稳。
这样的紧急救治,对杨敏来说已成常态。她参与设计的“鸟巢式护理”方案,使低体重患儿体温更趋向稳定;她整改的“袋鼠式护理”改良法,让早产儿在父母怀抱中完成生命体征监测;她发明的无创呼吸机固定方法,将压疮降至最低。但最动人的创新是她发起的“声音桥梁”项目——录制母亲的心跳和歌声,在隔离治疗期间持续播放。
18年护理生涯,杨敏累计护理早产儿超3000例,参与抢救危重新生儿400余次,保持零差错记录。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在护理岗位上的初心与担当。
范海超
202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紫荆奖优秀护士”、清华一附院“华信好护士”获得者
从事护理一线工作15年,现任血液肿瘤科主管护师
15年的时间让她成长为团队核心力量,在专业领域,她始终保持精进。2022年取得血液专科护士资格后,她独立完成3例高难度血液分离操作。一次分离机突发报警,她快速锁定血流不畅问题,通过调整静脉通路角度、检查导管状态,3分钟内恢复设备运转。作为科室业务骨干,她牵头组织26场内部培训,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流程。在2024年“内外兼修·从心开始”护理论坛上,她分享的《生命至上,人文护航》,讲述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细节,获得同行广泛认可。
科室管理中,她展现出极强的统筹能力。作为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血液病护理分会委员、医院静疗小组成员,她协助护士长完善护理规范。2024年护士长休产假期间,她代管科室事务,实现护理工作零差错。同年6月科室搬迁时,她制定详细方案:按患者病情分级安排转运顺序,对细胞治疗设备采用防震包装,协调后勤保障车辆。搬迁当天她连续工作14小时,全程跟进32名患者转移,确保科室平稳过渡。
从临床操作到科室管理,从技术攻坚到经验传承,范海超用15年的坚守诠释护理工作的价值。她的专业与担当,让每个需要帮助的患者感受到安心与温暖。
吴军涛
202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紫荆奖优秀护士”、清华一附院“华信好护士”获得者
从事护理一线工作12年,现任综合ICU护师
自踏入综合ICU工作以来,她始终奋战在救治危重患者的一线。
ICU工作充满挑战,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一次急诊收治的严重休克患者,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急需置入动脉留置针监测血压。面对患者动脉搏动微弱、难以触及的难题,她凭借超声引导穿刺技术,精准评估血管条件,成功完成桡动脉置管,保障了动脉血压的实时监测,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还有一次,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氧饱和度骤降至45%,她迅速配合医生开展ECMO预冲,15分钟内完成穿刺置管操作,并持续监测ACT值调整肝素用量,经过7天ECMO支持,患者最终顺利撤机。
作为护理组长,她善于根据组员的专业能力和特长分配任务,优化排班结构,使护理小组的抢救配合效率显著提升。在护理部组织的U单元讲课中,她分享重症患者抢救及护理经验,收获一致好评。同时,作为科室核心管理与多模态小组成员,她还承担着院感管理工作,严守医疗安全防线。十二年如一日,吴军涛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ICU护士的责任与担当。
张丽伟
202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紫荆奖优秀护士”、清华一附院“华信好护士”获得者
从事护理一线工作近15年,现任普外科主管护师
担任普外科核心组成员、护理核心组成员、普外科东区护理组长、科室安全质控护士;曾荣获2023年“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信息化建设优秀个人”、2024年“华信好护士”称号。
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水平精湛,创造了14年来护理工作零投诉纪录。
多年来经过工作历练,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记得有一次一位肠癌术后患者引流液出现异常,她查房及时发现腹腔引流颜色鲜红,量比常规引流多,她立即汇报医生,及时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用温暖话语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医生检查完判定他腹腔内有出血,即刻推着患者去手术室进行第二次手术,为患者接下来的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正是她的细心及良好的专业能力使无数患者转危为安。为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她还针对科内易出现的突发事件策划并参与演练了多项护理应急预案,如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患者突发出血的应急预案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她协助护士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帮助,让青年护士尽快熟悉科室工作环境,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升了院内医疗护理服务水平。去年开始医院为提高精细化管理,鼓励员工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她积极参与科室CIP工作,为科室的发展建言献策。她提出东西区各放置一个便携式氧气筒,方便了吸氧患者外出检查,也满足了介入患者外出介入时对氧气的需求。2023年医院的四级电子病历评审工作有她积极参与的身影,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为医院更高更快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是护理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护士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她用青春和汗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她用爱心和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职业华章。
来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