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控制作为一种行为,在这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你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那就是在消耗自己,从生理上到精神上都是如此,因为控制一个比你强的人非常难。
先说这是两种什么理念:一是控制;一是从众。
控制的动机是慕强心理在起作用,你之所以想控制别人,那是因为你本身不强,只有通过控制比你强的人来获得心理满足,让你在主观意识上处在那个强者的地位之上。
但是控制作为一种行为,在这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你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那就是在消耗自己,从生理上到精神上都是如此,因为控制一个比你强的人非常难。
为什么难?就是很难被控制,强者才能被称为强者,就是因为强,你才有控制他的欲望,如果不强,你控制他干嘛!
当然这个强是个相对的概念,他的强是相对于你的强。
再说从众,从众就是潜意识里为自己找存在感。这和融入社会的区别在于,融入社会是在这个社会里找自己的位置,而从众则是扎堆,别人跑到哪儿,你就跑到哪儿,别人抢什么,你就跟着抢。
你都扎到人堆里了,那还有什么存在感!从众让你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就只能是一个看不见的点。能找到你的,只有你自己,既然只有你能找到自己,别人都看不见你,那你就是个孤独的存在。反过来说,你的从众只是用喧嚣来掩盖自己的孤独。
心态上,从众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因为你和大家喜欢的都是一种东西,那就只能是和别人哄抢这种东西,抢不到一定会有嫉妒心理,而嫉妒心理会直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其实抢到了也一样,会招致别人的嫉妒。所以从众就是两头不落好,怎么都好不了。
不管是控制还是从众,一旦成了你的理念,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根本停不下来。因为控制和从众都源于人的生理本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克服自己的这种生理本能。那么你还会有多少精力干你自己能干的、自己想干的事儿。
要消除这两种理念,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强自身,但加强自身又如同脱胎换骨,给一万个人说一万遍都不会起多大作用,让精神的力量去战胜生理本能,除非你在某个领域非常有天分,而你又知道并能专注于把自己的这种天分发挥出来,真正让有天分的你变成天才才行。
游泳选材有一个重要标准叫黏水性,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总喜欢总想泡在水里。能黏水是天分,是他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但如果不够专注,有天分也是白搭。
专注的人从来不凑热闹,但并不是不合群,恰恰相反的是,专注的人反而更容易合群,更容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视角都会被他人的视角吸引,那么当你的视角只专注于自己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被你所吸引。
比如学校里面做广播体操,在乌泱乌泱的一群人中,能被大家看到的,一定是专注于做操的那几个人,即使他们做的并不好看,也不那么标准。
专注就是自己给自己建了个群,在这个群里,只有你和昨天的你,和你对话的是数不清的昨天的你,对话的目的就是每天超越昨天的自己,所以专注的人也从来不会感到孤独。
当你连昨天的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昨天在干嘛,那就说明你的重心不在你自己身上,你的重心要么在试图控制别人,要么就是凑热闹跟着别人跑。要是这样,你就只能离你自己越来越远。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存在的,既然是独立存在,那每个人都有异于他人的天赋存在。一个人要想过得好,就得放大这种存在,具体怎么放大,就是加强自身,加强自身的关键词在自身这两个字上。
很多人会说,人是社会化动物,得融入社会。这话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融入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人的生存条件,而生活方式是人可以自主选择的。
既然是可以自主选择的,那么就得把加强自身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和人的最大差异其实就在这儿,也就是说,你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控制别人和从众就是你的生活方式,那你整天拼命干的事儿就是跟在别人后面或者一群人后面亦步亦趋,沮丧于别人的不听使唤,深陷于众人的勾心斗角。没有成就感带来的情绪价值和物质财富,在暗黑的人际关系纠葛中也找不到能照亮未来的出口。最终你的名字会作为一个代号被没收,和所有没有名字的人一起埋在一个坟里。
来源:点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