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会通史学社成功举办第一届根亲文化分享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8:52 1

摘要:为深挖中华文明根脉,弘扬根亲文化精髓,深化同学们对根亲文化的认同感,4月29日晚19:00-20:30由社会科学学院主办,会通史学社承办的第一届根亲文化分享会活动在南湖校区教二楼309教室圆满举行。

为深挖中华文明根脉,弘扬根亲文化精髓,深化同学们对根亲文化的认同感,4月29日晚19:00-20:30由社会科学学院主办,会通史学社承办的第一届根亲文化分享会活动在南湖校区教二楼309教室圆满举行。

活动以"溯文明之源、聚家国之情"为主线,由代文博、仵盈盈、王智慧等九位社团成员进行分享,呈现了一场根亲文化盛宴。

活动在代文博同学的"洛阳民俗与中华根魂"主题分享中拉开序幕,她以洛阳老城街巷为画卷,生动还原了"龙门庙会"的祭祖礼俗、"牡丹花会"的家族联谊传统,并借助明清时期洛阳望族的《家宴图》,剖析了"四盘八碗"宴席中"长幼有序"的伦理观,"一块唐三彩碎片,半部中原迁徙史",代文博通过图片展示唐代陶俑上的姓氏纹样,揭示了民俗器物中隐藏的文化认同密码;

接着我们跟随仵盈盈同学畅游在炎黄时代,她阐释了始祖文化如何成为全球华人"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她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敬献五谷"仪轨为例,结合《山海经》神兽图谱,带领观众解码始祖传说中"多元一体"的民族基因,引发热烈讨论;

随后杜睿珑同学聚焦"杜姓文化的迁徙与传承",从杜康造酒、杜甫诗篇等历史典故切入,结合杜氏宗谱、祠堂碑文等图文资料,勾勒出杜姓从中原向江南迁徙的文化轨迹,他特别以"京兆堂""忠恕堂"等杜姓堂号为案例,解读堂号中蕴含的"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等祖训精神,现场展示的清代杜氏家训手抄本,让观众近距离触摸到家族文化的历史温度;

苏敬铭同学从"苏姓源于武功"的典故讲起,串联起战国纵横家苏秦、宋代文豪"三苏"等历史名人的家族传承,他通过分析"眉山苏氏"族谱中的字辈排序与科举记录,揭示了苏氏家族"读书明理、经世致用"的家风传统,互动环节中,苏敬铭以苏轼《三槐堂铭》为引,带领观众即兴创作"家风对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王智慧和马晨阳同学分别讲述了王氏和马氏文化,他们从姓氏起源、家族迁徙到名人典故,全方位展示了两大姓氏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

杜睿珑和苏敬铭同学则分享了杜姓和苏氏文化,通过家族故事和文化传承,展现了姓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王研、刘亦菲、朱松果同学则围绕根亲文化,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姓氏与家族、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根亲文化在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她们的讲解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姓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认同感。

每位选手讲解结束后,评委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最终荣获一等奖的是代文博,二等奖的为仵盈盈、朱松果、杜睿珑,三等奖的有刘艺菲、苏敬铭、马晨阳、王智慧、王研。分享会上,会通史学社成员与演讲者深入交流姓氏起源、家族迁徙等知识,从古老的族谱记载到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拓宽了大家对根亲文化的认知边界,激发了对家族历史的探索兴趣。

本次分享会为根亲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不仅让古老的家族文化得以延续,更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他们成为传承新力量。本次分享会还借助线上平台扩大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根亲文化,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会通史学社在后续活动中,会增加对此类活动的举办,助力根亲文化发展。

来源:看下别人的书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