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一季度,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现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3.8亿元,县内27家加工出口企业一片繁忙;出口贸易拉动县内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GDP增速达到了5.3%……
今年一季度,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现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3.8亿元,县内27家加工出口企业一片繁忙;出口贸易拉动县内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GDP增速达到了5.3%……
在蓬勃的产业浪潮中,海关总署的倾情帮扶起到关键作用。卢氏县是河南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1997年经国务院确定,由海关总署定点帮扶卢氏县。
“海关总署帮扶工作组始终围绕卢氏高质量发展,从出口贸易、项目带动、技术引进,到干部培训、山区支教、深山驻村,帮扶卢氏县迈出一步步坚实步伐、取得一个个可喜变化。”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说。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28年来一代代海关人正用心用情用力,抒写“山海情深”的发展史诗。
从传统耕作到订单农业
“白糯玉米亩产多少?”“收购按穗还是论斤?”五月的将军山村为民服务中心人声鼎沸,海关驻村工作队与村合作社联合举办的白糯玉米种植推广会正在进行。农技专家手中的植株图谱被层层围住,村民王大爷挤到前排:“这新品种真能比老玉米多挣钱?”
试种户赵建峰举起手机展示:“去年通过‘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10块钱三穗卖到全国,单穗均价3.3元。”卢氏县女郎山天味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丽萍承诺:“420袋良种免费发放,保底收购价每斤1.45元,按穗论斤自由选。”话音未落,签领种子的队伍已排到院外。
这个深山村落的转变,始自海关总署驻村工作组的“金种子计划”。将军山村虽有4000亩玉米种植传统,却曾因品种单一、技术落后陷入“广种薄收”困境。第一书记吴琼带领村“两委”深入调研,依托当地“海拔高、温差大”的生态优势,精选白糯玉米品种,构建“统一供种+技术托管+保底收购”模式。党员突击队率先试种50亩成功,彻底打消了村民“卖相差”“怕受骗”的顾虑。
从深山货郎到云端掌柜
“贫穷的根子多在观念。”吴琼的办公室里,一张泛黄的《宁德日报》复印件格外醒目,那是他带领村干部赴福建“取经”的见证。村支书张爱霞坦言:“重走‘党群连心路’,才真正理解‘弱鸟先飞’的深意。”通过与海关的结对共建,山沟里的干部见识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闽东如何化劣势为优势。
思维破冰催生行动突围。在海关工作队的推动下,“关驻农乡”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平台从取名就历经波折——或因含卢氏地名,或已被占用数十次注册被拒。当最终选定“关驻农乡”注册通过后,团队相拥而泣——如今已成山货出山的云上通道。
家庭主妇鲁淑霞的蜕变最具说服力。从面对镜头手足无措的“直播小白”,到创造单场5.8万元销售额的“山货西施”,她的笔记本里记满学习心得:“直播不是叫卖,要讲故事”“镜头要有呼吸感”。最令观众称道的“五感销售法”,源自她对山野生活的深刻理解:煮玉米的“滋啦”声、砸核桃的脆响、蜂蜜拉丝的光泽……这些细节让屏幕前的消费者仿佛触摸到伏牛山的脉动。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革新
夜幕下的将军山村,267盏太阳能路灯如星河落地。烟农李国良踏着光带走向烤房,精准控温使上等烟比例提升15%,每亩增收800元。这仅是海关驻村工作队民生清单中的一项:修复500米输水管道让清泉复涌,8公里生产路贯通激活千亩梨园,3处文化广场升起欢快的广场舞曲……每个项目都刻录着“山海协作”的温度。
在“关驻农乡”直播间,实时滚动的订单数字如星火跃动。去年以来,该平台助销卢氏农特产品10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而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白糯玉米深加工车间破土动工,三星级民宿进入装修尾声,研学基地规划图挂上村部墙面……
当海关帮扶的“海”遇上中原沃土的“山”,激荡的不仅是105万元的销售数字,更是一个村庄从“等靠要”到“自己造”的基因嬗变。这条振兴之路,见证着国门卫士的赤子丹心,更铺展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美画卷。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