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锅店是很多餐饮店主的开店选择,但经营起来并不容易。在牛肉火锅这条赛道上,机遇与风险并存,时刻有人崛起也时刻有人出局。不少人心中有个疑问:这家新开的店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切肉师傅刀工精湛
牛肉丸生丸
鲜牛肉鲜美嫩滑
牛肉丸爽口弹牙
独具潮汕文化特色的装修风格
走进位于濠江的“四永马记”,店内座无虚席,排队等候的顾客们低声交谈着;用餐的客人围坐锅边谈天说地,笑声与热气一同升腾,勾勒出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火锅店是很多餐饮店主的开店选择,但经营起来并不容易。在牛肉火锅这条赛道上,机遇与风险并存,时刻有人崛起也时刻有人出局。不少人心中有个疑问:这家新开的店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追忆乡愁,邂逅舌尖美味
“我们店的牛肉来自云贵川土黄牛,口感鲜香。”“今天在直播间买的牛肉丸牛筋丸和门店吃的是一个味道,而且更实惠。”……采访前,记者看到店里的角落,有几位年轻人正在做直播,一声声“接地气”的吆喝搭配上优质的牛产品、实惠的价格,让直播间关注度持续走高。
话及店名“四永马记”的由来,掌门人马先生打开了话匣。马先生童年时光是在汕头小公园度过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量的商行、店铺云集于永兴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安街和升平路,逐渐形成了以小公园为中心的“四永一升平”等繁华商业街区,留下了“四永一升平,过去最有银”的俗谚。
马先生记忆力很好,对过去数十年在小公园的生活仍记忆深刻,甚至具体到某个细节。他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展现了汕头开埠以来港口的繁忙和商贸交易的活跃程度,时下更以其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场景带动了汕头文旅的发展。在他看来,那里是潮人的精神家园,更有海外赤子的乡愁印记,所以他把店铺取名“四永马记”,希望人们在吃火锅的同时,了解汕头历史文化。
2024年国庆节,马先生的第一家牛肉火锅店开门迎客。这家位于濠江区的店500多平方米,别具一格的装修环境、新鲜的牛肉和热情的服务俘获了很多食客的心。他介绍,开业当天热闹非凡,顾客络绎不绝,其中有从珠三角来濠江的游客来此光顾,令他欣喜不已。
聊起打造“四永马记”的初衷,事业有成的马先生平实地说: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都会考虑当地的美食资源。他希望擦亮“牛肉火锅”这张美食名片,以此平台,穿针引线,与濠江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一条独特的文旅链条,吸引更多食客和游客,助力地方经济的繁荣。
竞争激烈,供应链是关键
走红并非偶然,这家店有什么“魔力”?记者见到店长江义龙,他正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不厌其烦地叮嘱服务人员做好服务。“‘魔力’或许就藏在味道、菜品和服务里吧!”江义龙娓娓道来其中的奥妙——崇尚原汁原味的牛肉火锅,最讲究一个“鲜”字,坚守产品“鲜”行路线,是牛肉火锅行业的生命线,他们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冷冻牛肉水分、质感、味道、鲜嫩度等都不尽人意。吃牛肉火锅,牛肉一定要足够鲜,这已经是行业共识。“当日宰杀新鲜牛肉的配送,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食材品质”,江义龙说,开店大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对牛肉火锅的认可,愿意为新鲜食材买单。
对于牛肉火锅从业者而言,寻找到稳定且充足的供应链,是致胜关键。江义龙介绍,从成立之初,他们已投入大量成本,形成了养殖场、屠宰场、冷链配送等一系列供应链运作模式,实现了从产品到效率,再到品质的升级,拉高了行业的竞争壁垒。
“除了最大程度保证牛肉的新鲜口感”,江义龙说,在服务方面他们也用了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装潢内饰、用餐桌椅等方面都细致入微,比如每张桌子上配置一个陶瓷罐,既可架放汤勺,又方便顾客盛从火锅上面撇下来的泡沫。
有了好的原料,如果你不会涮,也不行。江义龙说,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向消费者科普牛肉火锅常识,像如何掌握火候,因火若太猛,牛肉容易涮得太老,外面已经熟了,里面还有血水,就不好吃了。牛肉鲜美嫩滑、火候恰到好处,再蘸上沙茶酱或辣椒酱,真是语言都形容不出的人间美味!
在江义龙看来,中国的电商市场发展蓬勃,短视频和直播经济如火如荼,用户更容易接受这种生动、直观、互动高效的商品展示方式,所以开业至今,他们的线下门店不仅限于实体消费,更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线上市场,直播带货矩阵迅速迸发。
寻味鮀城,共谱文旅新篇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等功能。说起牛肉,大家可能立马想到火锅,其实,牛肉还有多种吃法,潮汕人对牛肉烹制精益求精又不断创新,如制作成牛肉粒、牛肉脯,就是不错的小吃。
今年“五一”期间,“BOOM!潮汕美食节”在深圳举办。活动中,来自汕头的牛肉粒和牛肉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频频驻足品尝,大家在品鉴中了解普通食材“潮汕牛肉”如何化作别有风味、蕴含潮汕文化的特色小吃。
“参展那些天,我们展位总是人头攒动”,马先生说,他们带去的牛肉粒、牛肉脯等系列产品大受欢迎,很快被一抢而空。当记者谈起这次美食节,马先生话匣打开,藏于味蕾深处的舌尖情怀便扑面而来,他说,潮汕手信销往全国各地,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潮汕文化的输出。
商海闯荡多年的马先生眼光独特犀利,他认为,汕头文化底蕴深厚,特色美食精彩纷呈,这几年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汕头文旅市场持续升温。“要推广手信产业,用手信讲汕头故事”,他说,特色美食不只是填饱肚子的存在,也是连接游客与这座城市的温暖纽带,更是汕头文化的生动注脚。
“有很多城市因为特色美食而受到游客青睐,吸引游客前往旅游”,马先生说,不管是牛肉火锅、牛肉丸,还是牛肉脯,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味蕾,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游客们循着美食的香气来到鮀城,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逐渐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美食与文旅在此刻实现了完美融合。
采访中记者获悉,马先生这些年带领团队,于粤港澳大湾区打拼发展,事业蒸蒸日上。无论身处何处,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汕头人!”他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普通话都带着浓浓的家乡烙印。
去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马先生回乡跨界投资,开办牛肉火锅店。他认为,擦亮汕头美食名片,能唤醒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的自豪,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来源:科普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