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泰国椰子水公司IFBH Limited(下称“IFBH”)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资拓展全球市场。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IFBH营收分别为8744.2万美元、1.58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675.4万美元、3331.6万美元,净
从无人问津到走红,if椰子水如何崛起?
作者:朱末
在不卷不休的夏日饮品江湖里,一瓶来自泰国的椰子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了后来居上的强劲“黑马”。
4月9日,泰国椰子水公司IFBH Limited(下称“IFBH”)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资拓展全球市场。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IFBH营收分别为8744.2万美元、1.58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675.4万美元、3331.6万美元,净利率分别为19.2%、21.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为其最大市场,去年收入为1.4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令人称奇的是,截至2024年底,IFBH公司只有46名雇员,包括20名销售、5名研发、6名仓配合12名行政人员,惹得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正的‘人效天花板’。”
更不可思议的是,IFBH没有自建工厂、不养仓储物流,甚至97%的货都靠经销商卖,却靠着这种轻资产的“三无模式”,在5年内把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做到34%,连续稳坐榜首不说,还甩第出二名7倍之远,堪称商业传奇。
不但如此,IFBH还深谙中国市场的营销法则。不管是2022年入驻李佳琪直播间,还是到2024年签约顶流明星肖战,IFBH始终紧扣Z世代偏好,肖战代言期间,天猫旗舰店访问量暴增800%,粉丝发起“开盖见站”扫码活动,复购率相当高,社交媒体上,“if椰子水+瑞幸生椰拿铁”的搭配一度成为打卡标配。
虽然战绩彪悍,但IFBH也并非没有隐忧。目前市面上主流椰子水品牌已经超过50个,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IFBH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本土势力与新零售品牌的“三国杀”。
再者,虽然很多饮料企业都是爆款打天下,但仅靠if一个椰子水产品还不足以让IFBH走得更远,毕竟目前椰子水还没有达到可乐、雪碧、红牛的百亿级别。
或许上市之后,IFBH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01
从无人问津到走红
if椰子水如何崛起
椰子水和大众普遍认知里的乳白色椰汁并不是一回事。
椰子水来自椰子的嫩果(也叫椰青),是将椰子营养以液体胚乳的形式存储到果实中,形成的一种天然植物水,颜色基本上接近于透明,其中水的含量为94%左右,含有丰富的钾、镁等无机盐。
直白来说,椰子水和其他果汁的区别在于,果汁在榨汁过程中会丢失掉粗纤维,只剩下糖分,椰子水可以理解为只是换了个外壳,具有“天然饮料属性”。
言归正传,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消费者对椰子水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美国知名椰子水品牌Vita Coco,早在2015年就通过内地红牛的品牌运营方华彬集团进驻中国市场,除了第一年销售额破亿,之后便没了水花;可口可乐的Zico声势浩大地开出天猫旗舰店,发力电商渠道,也没能发展壮大;娃哈哈推出的椰子水little coco,更是悄无声息地退场。
这样的大背景下,if的来时路走得并不顺。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if椰子水以进口高端的定位,切入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和精品超市;2018年,通过透明瓶身强调天然属性的差异化包装,以及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if椰子水逐步积累了一些用户基础,然而,由于消费者对椰子水的认知度低,市场接受度始终有限。
但if椰子水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反而默默耕耘蛰伏,等待着一炮而红的时机。2022年,瑞幸的爆款“生椰拿铁”点燃了椰子的热度,椰子水迎来加速渗透的市场契机,if椰子水成功接住了这波热度,在当年5月通过进驻李佳琦、刘畊宏等带货主播的直播间,刷足存在感的同时,实现销售额环比增长超300%,跃居天猫旗舰店销量品类第一。
疫情时代掀起的健康焦虑,又让大众觉醒了养生意识,对于健康饮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天然健康、0脂肪、低热量的椰子水恰好满足了这一消费趋势,被网友们追捧为“生命之水”。
乘胜追击,为了尽快占领消费者的心智,IFBH分别在产品端和市场端持续发力。于产品端,IFBH搭建了具有竞争力的原料与技术壁垒,独家采用泰国Nam Hom“香水椰”,这种椰子月桂酸含量达6.8%、甜度为12-15g/L,并且通过了USDA有机认证,塑造了高端产品形象。
同时,独创的“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冷灌装”技术,可以在保留98.7%活性物质的同时,实现12个月的常温保质期,有效解决椰子水易氧化变质的行业难题。
于市场端,IFBH精准定位年轻消费者群体,前期通过运动博主、时尚达人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KOL推广,中期通过抖音直播和大主播合作打开知名度,之后则签约顶流明星肖战,保持品牌热度。此外,独特的包装设计、精准的跨界联名也让if椰子水时刻保持年轻化。
双管齐下,IFBH的营收稳步增长。2023年和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达到了8744.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和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9亿元)和333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其中90%的贡献率都来在中国市场,足见吸金能力之强。
这还不是IFBH最厉害的地方。
02
靠“三无”模式做到第一
效率与风险的双刃剑
IFBH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其对“轻资产模式”的创新。
在招股文书中,IFBH着重强调了自己的“优势”:泰国代工厂负责制造产品、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负责运输、第三方分销商负责销售与配送,自己在泰国和新加坡两地共有46名员工,包括20名销售及营销人员,15名财务、人力资源及行政人员,6名仓配人员及5名研究及开发人员。
换句话说,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到渠道建设全都由第三方完成,IFBH在整个过程中只提供了一个品牌。除了无自建工厂,IFBH甚至连仓库都没有,他们的存货仅包括在途货物,报告期内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仅为2天和3天。
终端上,IFBH更是连直营渠道都懒的搞,97.6%的收入全仰仗前五大经销商。在中国市场,IF椰子水采取双渠道分销模式,由杭州大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主攻线上渠道(覆盖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及社交平台),同时兼顾部分线下销售;广东恒俞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则专注线下零售网络,如商超和便利店等。
出乎意料的是,凭借这种“三无模式”,居然让IFBH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自2020年起,if椰子水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榜首,在香港市场连续九年第一,在全球市场份额方面仅次于美国品牌Vita Coco,排名第二。
原因在于,这种轻资产业务模式赋予IFBH高度生产弹性与扩展能力。依托泰国自有椰园,IFBH的原料成本较竞争对手低18%;生产环节全部外包,物流成本仅占营收的7.2%,如此一来,使得IFBH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扩展全球分销网络。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轻资产模式在上升期可以收割红利,实现高效增长,但“一条腿”走路的代价是,相当于把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
一方面,IFBH的前五大供应商都是提供饮料制造及包装服务的代工厂,交易总金额占采购总额高达92.3%、96.0%,均位于泰国,泰国是IFBH椰子水的唯一地域来源,任何影响泰国农业的因素,比如2024年东南亚高温干旱导致的椰子减产,均会影响代工厂商获取椰子水的能力。
另一方面,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基本为食品饮料进口公司和快消品分销零售商,销售额占总销售额达97.9%、97.6%,最大分销商占到了47%的收入,若IFBH与最大分销商的关系发生任何负面变动、与主要客户发生任何其他纠纷,IFBH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并且,过分依赖代工厂及少数大客户,会削弱总部对品牌的整体把控力,产品质量、口味很做到标准化,难以适时发现品牌风险。
由此看来,if椰子水的头部宝座并没有那么稳固。
03
危机四伏压力陡增
混战下还能火多久?
风口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疯狂涌入椰子水赛道,if椰子水正面临腹背受敌的境遇。
美国品牌Vita Coco正加速本土化,如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低糖版产品,并与本土供应链企业合资建厂;传统椰饮巨头椰树集团2024年推出NFC非浓缩椰子水,试图以“椰汁+椰水”双线布局夺回市场;新锐品牌菲诺以3.5元/瓶的低价切入大众市场,单月销量突破400万瓶;还有四川品牌“超吉椰”,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2.73%攀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21%,如今已在椰子水类目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位,成为IF椰子水的最大竞争对手。
随着涌入的品牌越来越多,价格战已经在椰子水赛道开打。马上赢数据显示,以每百毫升价格的椰子水为例,其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1.91元,跌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46元,降幅23.5%,而if仅降价9.6%。
不但如此,各零售平台还凭借渠道优势,将渠道成本压缩至if的60%以下。目前,盒马自营品牌的1升装椰子水,朴朴超市1.1升装的自有品牌蔻泉椰子水,售价均仅为9.9元,主打极致性价比,对if椰子水形成“围剿”之势。
灼识咨询预测称,若if在后续未能推出低价产品线,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因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流失而出现下滑,预计将跌破25%。
虽然IFBH椰尝试拓展电解质水、泰式奶茶、荔枝汁等新品,但定价8元每瓶的新品Innococo电解质水,既打不过农夫山泉5元每瓶的“尖叫”,也拼不过宝矿力水特的功能性,最终年收入仅740万元,不足总营收的1%,并未能成长为IFBH的第二增长曲线。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315期间,根据多家媒体和消费者曝光,市场上标榜“100%纯天然”的椰子水,高达80%-90%的产品都含有添加剂,配料表造假、原料掺假等问题频发,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if椰子水也受到了波及,第三方检测显示,if椰子水与竞品的糖分、电解质含量差异不超过5%,其引以为傲的“泰国原产”故事正在失去魔力。
与此同时,另一个危险也在靠近。按照招股书所披露,if需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创始人彭萨克需以年化12%的回报率,回购投资者Aquaviva的股份,预估需支付超2300万美元。
从目前来看,采取轻资产模式的if,并无固定资产可抵押,且2024年现金及等价物约为2600万美元,或难以覆盖回购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个定时炸弹。
在商业世界的角逐中,跑得快或许能短暂领跑,但活得久必是历经考验的“长期主义者”。尽管IFBH凭借轻资产模式与先发优势占据龙头地位,但面对市场竞争加剧、过度依赖外包渠道、对赌协议等诸多挑战,其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
IFBH能否笑到最后,此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博客COVER《泰国if椰子水,为什么在中国卖爆了?》
2.零售商业评论《椰子水“大战”,正在上演》
3.黑曜石商业咨询《泰国椰子水赴港IPO,46名员工如何撑起11亿营收?》
来源:快刀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