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海原县汽车站二楼的街道办零工驿站内,200平方米的大厅人头攒动。45岁的马国强通过电子屏滚动信息,仅用半个小时就与本地餐饮企业达成用工协议。“过去蹲马路等活计,现在像逛超市一样选工作。”他感慨道。
5月8日,海原县汽车站二楼的街道办零工驿站内,200平方米的大厅人头攒动。45岁的马国强通过电子屏滚动信息,仅用半个小时就与本地餐饮企业达成用工协议。“过去蹲马路等活计,现在像逛超市一样选工作。”他感慨道。
今年以来,海原县通过零工市场和驿站累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9万人,创收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5%和56.75%,实现“小市场”撬动“大民生”。
在500余平方米的零工市场,智慧化场景令人耳目一新:一楼电子大屏实时更新全县3000余个岗位信息;二楼培训室正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实训;隔壁直播间里,“带岗主播”在线推介广州、深圳等地岗位。这种“线下+云端”模式源自该县创新的“红色劳务”机制——通过劳务行业综合党委统筹7个党支部、18个乡镇服务中心和159个村级劳务站,981名劳务经纪人将零散需求转化为系统资源。前4个月,该市场已精准输送1452人上岗。
在街道办驿站,劳务经纪人马光军刚送走今年第三批务工人员。“月薪6000元还包食宿”的待遇吸引33名村民当场签约。该驿站依托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去年以来,向西安及新疆、内蒙古等地输送千余人,带动务工家庭户均增收4.2万元。目前全县7个乡镇驿站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服务。
针对零工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海原县推出“数据赋能+精准服务”组合拳:人社部门建立数据库实现人岗匹配,累计对接用工主体55家,发布岗位2.08万个,开展政策咨询3.3万人次。在“一站式”窗口,海城镇居民王秀芳不仅找到在超市月薪3000元的工作,还获得免费育婴师的培训机会。类似精准服务已帮助1528名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从马路蹲活到手机接单,该县去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5.14万人。“整建制输送的工人技能扎实,已形成口碑效应。”该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负责人表示。(记者 段春)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