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世博会,一场关于未来的艺术幻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0:21 1

摘要:4月13日,五年一度的世界博览会在大阪的人工岛屿“梦洲”中拉开了帷幕,自开展以来,创下世界纪录的圆环木构建筑“大屋根”、世博会吉祥物脉脉、伊东丰雄设计的"Shining Hat"等相关主题频频引起热议,这场国际盛事集结了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和诸多国际组织

©Daici Ano

4月13日,五年一度的世界博览会在大阪的人工岛屿“梦洲”中拉开了帷幕,自开展以来,创下世界纪录的圆环木构建筑“大屋根”、世博会吉祥物脉脉、伊东丰雄设计的"Shining Hat"等相关主题频频引起热议,这场国际盛事集结了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和诸多国际组织,以美学与技术构想了充满可能性的明日生活。

大屋根-藤本壮介©Lizzie Crook

大阪世博会共分为展馆世界(Pavilion World)、绿色世界(Green World)与水景世界(Water World)三个大区,其中展馆世界内不仅有参展国家的独立场馆,还有八个由活跃于日本各个领域的艺术从业者参与设计的主题馆,通过超前的视觉风格诠释“让生命更光辉的未来社会蓝图”这一展会主题。

Shining Hat-伊东丰雄©CHIE FUKAMI

Shining Hat-伊东丰雄©伊沢拓司

Shining Hat-伊东丰雄©Nippon

△吉祥物脉脉

©Iwan Baan

在世博会“赋能生活”的展区内,第四次参加世博会展览的巴林王国再度以其与海洋的历史渊源为主题,打造了一个俯瞰海滨景观的四层展馆。项目设计团队Lina Ghotmeh—Architecture将巴林航海遗产中的单桅帆船造型与日本的细木工艺相结合,利用3000块未经加工的木材呈现出如同扬起的风帆般轻盈且优美的造型,为参观者带来一场调动感官的空间体验。

©Iwan Baan

©ATELIER BRUCKNER

坐落于大阪世博会西入口附近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馆将日乌两国共通的木工艺与寺庙建筑传统作为定义空间的主要元素,以开放、自然的姿态吸引着过往游客的视线。展馆的建筑理念源于“林下聚会”,通过阵列排布的立柱和陶瓷艺术家制作的传统布哈拉瓷砖使建筑本身成为文化遗产的象征,借助空间反映了历史与可持续的共生。

©朱雨蒙

由RAU architects主持设计的荷兰国家馆是夜色中的一颗明珠,建筑中心的发光球体和状似流水的波浪形板条结构象征着水力发电形成的可再生能源,其动态的造型不仅与馆内的互动装置相呼应,同时也易于后期的拆卸和搬迁,邀请参观者共同思考未来的城市环境与发展愿景。

©朱雨蒙

©kkaa

卡塔尔在大阪世博会中与隈研吾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将卡塔尔传统的单桅帆船建造技艺与日本细木工艺相结合,并在复杂的木架构外侧增加了一层常见于阿拉伯东部地区的白色织物,彰显两国历史及其与海洋之间的联系。

©kkaa

©Nikken Sekkei+ Oki Sato

本次世博会的日本国家馆由Nikken Sekkei和Oki Sato合作设计,建筑师将事物的生命周期作为形式灵感的来源,利用多层圆环状的有机结构体现了循环与再利用的理念。顺应环形道路走入场馆内部,交叉层压的木材分别连接三个不同的展览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一条体验性的叙事路线。

©Daici Ano

除了各个国家的场馆外,世博会内还有八个由活跃于日本各界的从业人员参与设计的主题展馆,其中由造型艺术家落合阳一主持设计的Nullnull馆以锻造生活为主题,利用超前的数字技术和镜面金属打造了一个由不同大小的“像素”立方体组成的超现实建筑,专门研发的外膜材料会根据内部系统和声效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图像效果,与游客产生趣味性的互动。

©Daici Ano

©朱雨蒙

意大利国家馆是一座开放、通透且温暖的有机建筑,建筑师通过现代性的语言诠释意大利的本土风情,利用模块化的布局和自然光线定义了空间的主基调。展馆的主体空间围绕着连通入口的门厅展开,透光的纺织物和格栅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太阳辐射和通风条件,体现出兼顾可持续与美学效果的设计理念。

©朱雨蒙

©Julien Lanoo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红线”(Akai Ito)是一种连接灵魂的媒介,法国国家馆将这种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灵感,利用物理空间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展馆外立面悬挂着17m高的织物幕布,色彩鲜明的楼梯营造出如同舞台般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同时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促使人们与空间产生互动。

©Julien Lanoo

©朱雨蒙

坐落在世博会滨水区的沙特阿拉伯馆由Foster + Partners主持设计,这座达到日本绿色建筑最高评级标准的零碳展馆以沙特阿拉伯的村庄为原型,通过一系列沙色的几何体块还原了标志性的街道景观,将日常生活与城市肌理借以诠释。

©朱雨蒙

©Nigel Young

珠宝与钟表品牌卡地亚与大阪世博会合作推出了第二届女性展馆,秉持“女性兴则人类兴”的核心理念,延续了迪拜世博会创下的辉煌成就。本次展馆由日本女性建筑师永山祐子主持设计,融合了清洁混凝土、钢材等可持续材料的建筑结构减少了60%的碳排量,定义了延续传统但又同时连接未来的变革形象。

©朱雨蒙

位于世博会北部的西班牙国家馆是“连接生活”主题区的一部分,建筑师从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中汲取灵感,将海洋与太阳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呈现在建筑的外结构与灯光设计中,唤起了人们对于这个半岛国家的认知与文化理解。

©AC/E

©Hufton+Crow

美国国家馆坐落在宁静的森林和东入口广场之间,半透明的立方体块和向两侧伸展的荧幕共同组成了一个包容且开放的场景,通过动态的方式呈现参展内容。在展馆内部,沉浸式的空间叙事带领游客穿越美国各地的城市与自然景观,并设有一个外太空的体验展区,分享迄今为止美国在航空领域所获的成果。

©Hufton+Crow

这座伫立于滨水长廊一侧的螺旋形建筑是Apropos Architects为捷克策划设计的国家馆,建筑师为参观者提供了一条长约260m的旋转步道,并将展品融入盘旋上升的观景序列之中,利用动态的空间体验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成长,激起人们对于当下生活的反思。

策划:NeiWai

编辑: YouChuan

校对:YueQiu

排版:NingBai

来源:内外之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