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较于以往的产品出海的1.0时代,品牌出海既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也需要长期的品牌建设。但问题是,在品牌建设中,国内很多企业出海经验不足,营销策略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品牌效应的形成。
2001年,沃尔玛货架上的圣诞袜贴着“Made in China”,出厂价2美元,贴上迪士尼Logo后卖20美元。
“我们造了90%的货,却只赚了10%的钱。”东莞一名小工厂主感叹道。
这个案例引发思考,倘若能够实现从产品出海跨越到品牌出海,企业则能拿到更高的溢价和更强的壁垒。
相较于以往的产品出海的1.0时代,品牌出海既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也需要长期的品牌建设。但问题是,在品牌建设中,国内很多企业出海经验不足,营销策略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品牌效应的形成。
而亚马逊广告正是解决上述痛点的一大利器。
一方面,亚马逊广告熟悉海外用户偏好,能更全面、精准地赋能品牌了解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亚马逊广告多元的渠道与丰富的产品,能高效地赋能企业进行品牌长期建设。
/ 01 /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透过2024年出口数据,能清晰地看到国内出海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变的趋势。
具体来看,出海领域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仍强调性价比竞争的领域出口额负增长,而过去几年一直努力做品牌溢价的细分行业,大多增速可观。而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是宏观、中观、微观等因素相辅相成的结果。
宏观上,国内供应链优势已趋于成熟,单靠铺货和低价已不足以支撑企业获胜,只有做品牌建设,才能支撑企业长期发展。数据洞察和咨询公司凯度提出过“七三原则”,即长期看,70%的销售来自品牌知名度,30%来自于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
从历史上看,基业长青的企业也大多认为品牌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提到:“即使整个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凭‘可口可乐’这块牌子就能在很短时间内东山再起。”
除了宏观叙事,中观上,海外流媒体的爆发、广告技术更新迭代、AI在广告行业的深度应用,也都在强调品牌营销创新与加速。
而从微观的出海企业角度看,出海竞争激烈,营销打法、流量打法的ROI越来越低,淘汰率越来越高,只有形成品牌,企业才有更宽的护城河以及更高的用户粘性,进而解决增长痛点。
虽然品牌出海已是明牌,但大部分企业品牌化并不成功,仍困在同质化的低价竞争中。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品牌出海的正确答案呢?
/ 02 / 亚马逊广告,助力中国品牌打在世界公屏上
想要找到品牌出海的正确答案?要搞清楚痛点在哪里。
实际上,国内商品除了品质之外,用户信任度成为品牌形成的新聚焦点。
根据益普索《2024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的数据,在和欧美等国品牌的对比中,海外用户对国内品牌信任度相对较低。
不过,好在随着国内企业出海逐渐产生口碑效应,类似现象已经改善,中国品牌全球信任度在五年间(2019年-2024年)上升20个百分点,在日德英美等七个国家品牌中进步最为明显。
想要进一步提高信任度,需要国内企业找到正确的营销发力动作。
国内企业出海主要依靠国内经验,把营销核心放在了移动端,其广告策略仍局限于单一移动端的争夺,且触点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叙事,导致用户在跨平台决策过程中反复犹豫、流失。
而且实际上海外与国内的营销环境不同,海外用户有明显的流量分散化特征,流媒体、社媒等也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且多渠道进行广告联动也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按照凯度《品牌增长蓝图》的数据,海外多渠道联动的广告效果能比单渠道高出六成。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亚马逊广告提供了问题的解题思路。
在赋能品牌建设中,亚马逊广告形成了三大优势:一站式营销渠道保证了广泛触达,技术赋能实现广告的高效投放,以及追踪购买流程优化广告策略形成闭环。
三大优势下,亚马逊广告形成了精细化的漏斗模型:覆盖从品牌认知到转化和忠诚的每个环节,能更有效地赋能企业品牌长期建设。
具体来看,其在漏斗顶层通过娱乐内容与购物渠道上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建立品牌认知,在漏斗中层,其将站内站外互相关联,吸引用户到店铺或网站,激励用户购买行为与品牌互动,在漏斗底层,其通过站内搜索广告,推动用户转化与复购,并建立品牌忠诚度。
从结果上看,亚马逊广告也对出海企业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ororo为例,ororo是电加热服饰领域的领头羊,其首款电加热外套在亚马逊美国站细分类目中稳居TOP1。
亮眼成绩和亚马逊广告的赋能有很大关系,Prime Video广告赋能ororo,至少带来了两大优势:
一是,Prime在全球有超2亿会员,可在超240个国家和地区观看,为品牌提供了全球高曝光度。二是,亚马逊广告提供了一系列技术工具,提升Prime Video效果,使其可以从一开始规划广告活动,到具体落实和后期衡量等多维度赋能ororo。
从数据上看,Prime Video也给ororo的品牌建设带来很好的反馈,根据凯度的调研结果,Prime Video在满足需求、品牌差异、趋势引领等品牌关键指标中,分别给ororo提升了13、15、11个百分点。
除了解决品牌建设痛点,品牌出海还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品牌出海史。
/ 03 / 以邻为鉴,从日企出海史中看到的经验
以邻为镜,可以正衣冠。上世纪80年代,日企开始了大规模出海,其彼时面临的产业发展阶段、国际背景与如今的国内企业出海有诸多相似之处,值得借鉴。
回顾日企出海,除了常规的产品优势与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外,对本地化运营的重视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本地化运营中,为了解决海外市场需求偏差,海外动作迟缓等问题,日本商社专门在海外设立日本中心,为日企出海提供商业资讯、竞品分析等重要服务,后来证明这也为日企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优衣库为例,其出海的成功与三菱商事(日本商社之一)密不可分,三菱商事在香港等海外地区设立时尚基地,将各地时尚信息及时反馈给优衣库,赋能其产品设计。日本优衣库研究专家月泉博在《优衣库:经济衰退20年的增长奇迹》的一书中,也肯定了日本商社对优衣库的作用。
历史虽然相似,但韵脚不同。如今,本地化运营,熟悉海外消费者偏好仍是出海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但比起日企出海需要自建本地中心,国内出海已经有了更好的工具赋能。
亚马逊广告天然距离海外消费者的生活更近,既是品牌了解海外市场的窗口,也是实现快速破圈的利器,其完善的全渠道解决方案与多元的产品赋能,能让国内品牌更快地了解海外市场,更快地落地生根,更快地出现在世界的公屏上。
5月14日,“2025亚马逊广告年中峰会”在深圳落地,如果你也对出海感兴趣,诚邀您一起沉浸式体验「世界公屏实验室」互动装置。立即扫码报名,与亚马逊广告一起探索更多品牌出海新机遇,把品牌打在世界的公屏上!
#亚马逊广告# 把品牌打在世界公屏上
来源:读懂财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