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一支专业精湛、充满活力的护理团队。她们秉承“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念,以传承和创新中医适宜技术为己任,将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护理技术深度融合,用艾灸、刮痧、耳穴贴压等10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打开康复养生之门。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一支专业精湛、充满活力的护理团队。她们秉承“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念,以传承和创新中医适宜技术为己任,将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护理技术深度融合,用艾灸、刮痧、耳穴贴压等10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打开康复养生之门。
这支由全院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她们,是护士;她们,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康养师;她们,是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的建设者。她们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创造出一系列创新疗法,更通过科研攻关、社区推广等方式,让中医护理技术走出医院,惠及万家,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者。
我们是传承者更是创新者
□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 洪志华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我们既是传承者,更是创新者。多年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团队,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患者送去健康与希望。
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道路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团队凭借着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运用,让“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扎根,在科研中升华,在惠民中绽放,为患者缓解病痛,为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筑基固本,为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省中西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锚定湖北七大战略行动,整体提升七大能力,主动融入全局,服务大局,继续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以工匠精神提升护理技术,用医者仁心服务广大患者,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新模式、新方法,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将中医护理的精髓与现代护理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护理流程,展现护士风采,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筑牢健康根基。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诊疗中心护理团队,以“简、便、廉、验”的中医适宜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 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护士长轮流坐诊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学“简、便、验、廉”特色的集中体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团队深刻认识到中医适宜技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价值,积极将其融入全院46个科室54个病区日常护理全流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仅2024年,医院各护理单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共计221143人次,深受患者好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护士就是从事发药打针、铺床量体温等护理工作。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护士,却有着自己的护理门诊。医院先后开设了中医护理专科门诊、治未病中医护理门诊,由护士长轮流坐诊,开展平衡火罐、火龙罐等1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也展现了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
在病房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弘扬国医医术精湛,妙手仁心耳穴神奇”,在该院耳鼻喉科耳穴门诊,患者杨女士送来的一面锦旗格外醒目。
原来,杨女士由于突发性耳聋,一度感到惊恐。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她每天接受耳穴门诊护理人员进行的耳穴贴压治疗,不到一周,她的耳聋神奇痊愈,激动之余,她给医护人员送来了感谢锦旗。
■ 辨证施护精准干预,中医适宜技术扎根临床
疼痛是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患者,腰腿疼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团队探索出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的组合疗法,如火龙罐、棍针拨筋疗法及非遗项目刘氏火熨术。这些疗法通过精准定位腰部及膀胱经穴位,配合艾灸温通,使不少因腰腿疼痛而步履蹒跚的患者恢复行走自如。
火龙罐是一种集推拿、刮痧、艾灸功能于一体的技术,通过“推拿+艾灸+负压”三联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颈肩腰腿痛。棍针拨筋疗法则通过刺激肌肉深层组织,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刘氏火熨术有着350年历史,外祛寒镇痛,内温通脏腑,扶正祛邪,利用热敷和按摩的双重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这些技术的结合使用,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缩短了康复时间。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在慢性疾病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耳穴贴压,选取降压穴、心穴、肝穴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辅助降低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运用穴位按摩和饮食调理相结合的方法,按摩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医特色护理单元,打造中医康复“一站式平台”
手术后疼痛、伤口难以愈合,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而且可能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医院建立了经典病房、中医特色综合门诊等中医特色护理单元,集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
一位70岁的腰椎病患者本以为手术后“伤筋动骨”一百天,没想到在骨科护士中医适宜技术的帮助下,术后三天就能下床行走,老人及家人赞不绝口。一位肺癌患者手术后,在中医适宜技术的帮助下,身体快速恢复,为后续的放化疗赢得了时间。
在中医特色护理单元内,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括中药熏蒸、艾灸、拔罐等。例如,在中药熏蒸治疗中,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通过熏蒸的方式,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的效果。
此外,护理团队还积极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理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夜市”。
■ 成立护理创新团队,锻造中医护理“铁军”
中医护理不是简单的“手艺活”,而是需要现代医学思维支撑的科学实践。医院构建起“理论筑基+实践强技+科研赋能”三位一体培训体系,让中医适宜技术在全院病区得到普及。
中医护理的传承是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中医适宜技术的规范应用和推广,多年来,医院一方面派出护理骨干前往广东省医院学习实践,一方面加大院内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邀请资深中医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
2024年,医院累计培训护理人员1600人次,考核合格率100%。通过系统的培训,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还熟练掌握了各种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团队在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护理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研究项目,探索中医适宜技术在疑难病症和新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该院成立了护理创新团队,成员由16名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共计47人,围绕临床工作焦点和患者需求开展护理创新项目。护理团队开展的《耳穴贴压联合腕踝针对脑卒中后流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获批中华护理学会科研立项与资助。仅2024年,护理团队年创新改进问题8项,发明专利4项,其中已取得专利证书2项,提交专利申请5项。
■ 发挥省级推广中心作用,让“中医护理进万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提升我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省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为全省400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医院护理团队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做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带教工作,并将优质中医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学校、网络空间。
大型义诊。
大型义诊,健康知识“送上门”。医院每周举办“中医夜市”活动,定期组织“中医护理进万家”活动,护士们携带便携艾灸盒、耳穴模型走进公园、走进社区,为居民示范中医适宜技术等。近三年累计开展义诊近200场次,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
数字科普,云端传播中医智慧。该院护理团队制作的《耳穴贴压治失眠》《艾灸养生十问》等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平台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开设“中医护理直播间”,护士们在线演示“棍针拨筋缓解落枕”,单场观众超10万人。
校园推广,播撒中医文化种子。护理团队助力“323”攻坚行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江汉区内8所试点学校推广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控青少年近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日前,该院16名中医护理骨干还走进武汉市江岸区蔡家田小学,推广腕踝针、棍针拨筋、火龙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了解中医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健康素养,播下中医文化种子。
【医患叙事】
“是中医适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在肿瘤康复的漫长道路上,中医适宜技术为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康复中的独特价值。
我的丈夫去年被诊断为肺癌,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经历了手术和化疗的艰难过程后,丈夫的身体极度虚弱,免疫力低下,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和食欲不振等问题。那段时间,他憔悴极了,我们看着都心疼。
患者送来感谢锦旗。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带着丈夫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尝试中医适宜技术。这里的医生为我丈夫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耳穴贴压、平衡火罐、腕踝针疗法、艾灸以及推拿按摩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方法。起初,我对这些中医技术的效果还心存疑虑,没想到,仅仅经过几次治疗,丈夫的身体状况就有了明显改善。
针灸时,丈夫没有感到任何疼痛,反而觉得身体很放松。艾灸时,那种温热感也让他感到很舒服,做完后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最让我们惊喜的是他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整晚都睡不好觉,现在能睡上好几个小时了。而且食欲也逐渐恢复,人也有了精神。
除了身体上的改善,中医适宜技术还给我丈夫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在肿瘤科,医护人员会耐心地为他讲解中医的康复理念,让我们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护士轻柔的操作和暖心的安慰让我们深受感动。丈夫多次对我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希望。中医的调理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在与疾病对抗,而是在慢慢恢复健康。
经过几个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我丈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趋于稳定。
如今,我和丈夫成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坚定支持者。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肿瘤患者了解到中医适宜技术的魅力,让更多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重拾健康和幸福。(根据患者妻子刘女士讲述整理)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