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南宋军民的最后抗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1-03-19 10:24 1

摘要:元兵占领杭州后,两淮、四川、江南、荆湖还有许多州郡的宋兵仍在坚守,闽、广则基本上还在南宋控制之下。伯颜命令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出手诏,又让南宋三省枢密院发布檄文,号召所有未陷州郡停止抵抗,向元朝投降。南宋有的将官,如那个在鄂州及鲁港一再临阵逃脱的夏贵,就趁机以淮西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60,《宋朝史话》连载28,欢迎收看。

元兵占领杭州后,两淮、四川、江南、荆湖还有许多州郡的宋兵仍在坚守,闽、广则基本上还在南宋控制之下。伯颜命令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出手诏,又让南宋三省枢密院发布檄文,号召所有未陷州郡停止抵抗,向元朝投降。南宋有的将官,如那个在鄂州及鲁港一再临阵逃脱的夏贵,就趁机以淮西州郡向元朝投降了。

但是,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并没有因为太皇太后下令投降而告结束。

在元兵入杭前夕,一部分南宋官员护送宋度宗之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又逃到温州。陆秀夫、张世杰及元兵入杭前逃出杭州的宰相陈宜中等人在温州拥戴赵昰、赵昺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及副元帅,准备组织诸路义兵拯救宋室于危亡之中。元兵入杭后,他们又退到福州。

帝㬎(宋恭帝)被掳北上后,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于五月初一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宋端宗)为帝, 改元景炎,用这个新建立的小朝廷继续号令抗元,兴复宋朝。

是时,在两淮、湖南、四川等地的一些南宋将领,也在坚持抗元斗争,对于元军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在湖南潭州(今长沙),李芾率军民坚守三个多月,城破之日,召部下沈忠,以金赠送,对他说:“吾力竭,决心一死,吾家人亦不可当俘虏受辱。你先尽杀我家属,再杀我。”

沈忠再三不愿意这样做,李芾坚决命他照办,沈忠只好哭着答应。于是李芾取酒让全家人都喝醉,让沈忠一一杀死,再放火烧李节住宅。

沈忠按李芾的命令办理后,回家杀了妻子,又回到李芾住所自杀身亡。许多幕僚也皆自杀。

潭州许多百姓听说李芾壮烈而死,也都举家自尽。据说潭州城无虚井,缢死林木者相望。潭州军民在抗元斗争中也演出了极其悲壮的一幕。

在四川,王坚的部将张钰继王坚之任镇守合州。在周围州郡相继向元朝投降的情况下,张钰两次拒绝元朝的招降。当伯颜入杭州后,张钰还在积极准备收复失地,并出师收复泸州,解重庆之围,被重庆守臣迎入重庆,就任四川制置使。

宋恭帝赵㬎投降后发布的投降命令,张钰也拒不执行,继续在重庆和钓鱼山坚持斗争。

景炎元年(1276)九月,元朝以舟师和骑兵,分别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和江西出发,大举向闽、广地区进军,力图最后消灭南宋的抵抗力量。闽、广地区的抗元斗争,也悲壮激烈地展开了。

在元朝舟师自海上向福州进逼的时候,陈宜中和张世杰等人用海船载着大批宋兵,护送赵昰及赵昺撤退到泉州港口。因泉州守臣蒲寿庚叛变,陈宜中等人又护送赵昰向潮州(今广东潮州)方向撤退。

在这期间,张世杰曾出兵收复潮州,还曾亲自率兵讨伐献泉州降元的蒲寿庚,因元兵来援,张世杰被迫撤回海上。

接着,因元兵乘舟入海追赶,张世杰又继续护送赵昰,于景炎二年(1277) 十二月撤到珠江口的井澳。这时,陈宜中逃到占城,当了可耻的逃兵。

年仅10岁的赵昰因在井澳遇上飓风,惊悸成疾,于景炎三年 (1278)四月病死,张世杰与陆秀夫又拥立8岁的赵昺(宋怀宗)为皇帝,改元祥兴,以新会的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崖门附近)为据点,在那里建造行宫及军屋,储备资粮,制造舟楫器械,准备长期坚持斗争。

正是在这时,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抗元斗争的英雄文天祥。

在伯颜率元兵向临安进攻时,文天祥任江西安抚副使,知赣州。当他接到南宋太皇太后谢氏的勤王诏时,立即招募民兵万余人,开赴临安。

文天祥本来生活豪奢,这时他见南宋已在危亡关头,便把家资都捐献出来充当军费,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因遭宰相陈宜中的阻挠,他组织起来的民兵未能开赴临安。德祐元年(1275).八月,他才被允许带兵到临安入卫。

在临安陷落前夕,文天祥被谢太后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负责到伯颜军中议和,因同伯颜争辩,被伯颜扣留在元军营中。

临安陷落后,文天祥又不顾自身安危,当伯颜的面痛责吕文焕等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合族为逆的罪行,被伯颜拘押北去。在被押解到镇江时,他乘元兵不备脱逃,跑到真州(江苏仪征),又从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逃到温州。

赵昰在福州即位后,文天祥应召来到福州,但很快就被陈宜中排斥出朝,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汀州(福建长汀)一带组织抗金斗争。

张世杰等人护送赵昰从海上撤入广南后,文天祥率兵由福建的龙岩转战到广东的梅州(今梅县),后又转入江西南部,一举收复会昌,并于景炎二年(1277)六月在雩都(今江西于都)大败元兵,收复兴国,在兴国建立大本营,又分兵收复吉州(江西安吉)、赣州的属县,包围赣州。江西许多地方都有人起兵响应文天祥。

元朝统治者看到文天祥在江西的抗元斗争声势越来越大,急忙于八月间派兵增援赣州,同时出兵袭击文天祥在兴国的大营。文天祥没有料到元兵会如此迅速反攻,一时仓促应战失利,所率宋兵在撤退途中渍散。

文天祥的妻子及幕僚都被元兵俘虏,文天祥亏得部属赵时赏乔装顶替,才幸免于难。但他没有气馁,撤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后,召集散亡,继续在广东的海丰一带坚持斗争,最后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兵俘获。

文天祥被俘后想自杀未果,被押在元兵水军的船上。当船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他回想起在赣水惶恐滩起兵勤王四年以来抗元斗争的艰辛历程,写了一首《过零丁洋》诗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不仅表述了他被俘后至死不屈的决心,还表述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即死要死得其所,要能光照史册。

元军统帅张弘范要他写信向张世杰劝降,他就用这首诗作为回答。

文天祥被俘,元朝因担心张世杰拥立赵昺后得到闽广的响应,任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授予宝剑,让他专决军事,统率水陆之师二万,扑向广南。

祥兴二年(1279)正月,张弘范率师由潮阳港(今广东潮阳) 乘舟下海,沿海岸搜索到甲子门(在陆丰境),获知张世杰屯兵崖山,即扑向崖山。张世杰率师迎战。元兵想用火攻,张世杰早有防备,战舰都涂泥结长木以拒火。

张弘范没有办法,让张世杰的外甥三次去招降。张世杰都断然拒绝。到二月间,张世杰的防线终于被元兵突破。

陆秀夫看到难以再逃脱了,就背起九岁的赵昺,一起投海身亡。许多宫人和官员也跟着投海。

张世杰撤退到南恩州(今广东阳江)的海陵山(今海陵岛),准备入广南继续坚持斗争,不幸遇到飓风,船毁坠水,牺牲在海中。

南宋灭亡后,不愿降元的南宋军民企图保存宋室,恢复宋朝的努力,至此彻底失败。

张世杰的抗元斗争失败后,张弘范还想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依然拒绝。张弘范只好派人把他押解到大都(北京)。

文天祥在大都依然表现出一派宁死不屈的凛然正义,拒绝向元朝丞相下跪。元世祖为了使他投降,把他囚禁在大都三年多,但他一直要求一死,不愿变节降元。他在狱中还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正气歌》,用“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随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等诗句,继续表示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元世祖当面劝他投降,表示要拜他为丞相。文天祥表示自己既为宋宰相,不能事二姓,只求一死。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从容就义。死年47岁。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宋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