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祭财神,回娘家大有来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2-02-01 23:47 1

摘要:大年初二是指农历正月二日,祭财神,另外还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时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各位好,今天是2022年2月2日,星期三,大年初二。

一、初二祭财神 闺女回门大有来头

大年初二是指农历正月二日,祭财神,另外还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回娘家时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祭财神

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都会举办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赵明朗,字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是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被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

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

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

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回娘家

回娘家,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国陕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关,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

回门风俗的由来?

回娘家又称回门,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之一。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媳妇的禁忌,是指新媳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河南一带,除了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忌正月初一回娘家。

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

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浙江等地,旧时忌新媳妇在冬至节回门。否则以为将克死其夫家家长。

俗谚云:“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江苏也有此俗。不过,理由不同,谓如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因之而衰落。

陕北一带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女婿回门团聚。河南也有此俗,不过,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联系的。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门时日的禁忌,是要让新媳妇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

一般结婚三日时,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

河南林县一带,新媳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

回门时小两口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中国民间有“回娘家”的小调流行。

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有些新媳妇,受迷信思想影响,直到四个月后才能回门,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

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谓“破娘家”的,这样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轿,出嫁时由男家接女出门,女穿破衣,扮作讨饭模样,在庙宇中换装上轿,谓之“借嫁”,女家父母亲属必须避匿,一切由夫家照应。

婚后一百二十天,才可回门。否则,娘家定会破败或遭受不幸。还有所谓命犯夫妻离散及遭天火的,都要在四个月后,甚至三年后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河南一些地区有几日去的住几天的习俗。俗语云:“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就是说初八日回门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回门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

这样,最多的时日是住个对月。如果是按这样住的,对男、女两家都是吉利的,否则便不好。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

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闺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虑。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习俗的约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么,他们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汉族和满族中都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

满族准许姑爷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许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爷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

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中国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

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

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

但是,同是在汉族,也有许多地方是不忌讳新婚夫妇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俗还会并存于同一县境之内,例如在河南林县这两种风俗就同时存在。

新媳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鄂伦春族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禁忌刷锅。否则,娘家的财运会被她刷跑的。

河南修武县也有类似的禁忌。当地民间忌讳出门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说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

还忌讳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说是:“恐怕日后割断娘家的关系,咬断路。”

总之是生尽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动用或者拿走娘家的东西,如果出嫁后再拿娘家的东西,并且因此而发生了口角、争执,那势必会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的,但是,严加防范毕竟不是好办法,怎么才能让她自觉地不拿呢?于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语来吓唬她,以警戒之。

新媳妇回门,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顺心事说给娘家人听,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轻重地都倒给婆家人听。

这样“学舌”的结果常常会引起事端,影响男女两家的关系,新媳妇也会落一个“饶舌婆”的名声。

因而俗间有“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的谚语。这在新媳妇处理男女两家关系方面也确实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初二面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面。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二、历史上的今天

公元496年2月2日,北魏皇室改拓跋姓为元。

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1848年2月2日,美墨战争结束。墨西哥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

1895年2月2日,日军占领威海卫。

1914年2月2日,北洋政府决定开辟山东龙口为对外贸易商埠。

1920年2月2日,胡适启用新式标点符号。

1922年2月2日,华盛顿会议拒绝中国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

1935年2月2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好了,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今天所有精选内容,如果感觉不错,欢迎大家订阅、点赞、转发,谢谢!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