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美冠军到阶下囚:38万买假学历的“环球小姐”如何毁掉人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0 21:35 1

摘要:一、伞下的阴影:光鲜人设崩塌的240天2025年5月8日,香港沙田裁判法院外,一名用黑伞遮住面容的女子在镜头前匆匆走过。她是28岁的李思萱——2024年深圳环球小姐冠军,曾以“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港大应用语言学硕士”的身份活跃于社交平台。而这一天,法官郑纪航

一、伞下的阴影:光鲜人设崩塌的240天
2025年5月8日,香港沙田裁判法院外,一名用黑伞遮住面容的女子在镜头前匆匆走过。她是28岁的李思萱——2024年深圳环球小姐冠军,曾以“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港大应用语言学硕士”的身份活跃于社交平台。而这一天,法官郑纪航的判决让她的完美人设彻底崩塌:因伪造学历骗取港大录取并持有虚假毕业证书,获刑240天。

这场戏剧性转折的背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2021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的李思萱,通过中介“学术帝”花费38万元购买伪造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位,成功申请港大硕士。更令人咋舌的是,她甚至在假毕业证上将成绩从“及格”篡改为“优异”,并晒出深圳世界之窗拍摄的“哥大校园照”。

2024-2025世界环球选美大赛冠军

二、黑色产业链:30万“保录取”背后的疯狂
李思萱的案例并非孤例。港大2024年的自查中,曝出30余名学生使用伪造的康奈尔大学、伦敦政经等名校学历入学,中介收费高达50万元。记者暗访发现,造假产业链已形成“一条龙服务”:

5万元:PS成绩单+代写推荐信15万元:包装“科研经历”+实习证明30万+:代考+教授关系打点

更讽刺的是,某中介炫耀的“成功案例”中,有造假者凭虚假背景斩获全额奖学金,甚至进入投行、律所等核心行业。而澳门科技大学此前曝出的20余名学生伪造香港DSE成绩事件中,竟有人凭假成绩申请到牛津大学交换。

三、法律困局:跨境追责的“真空地带”
尽管香港《刑事罪行条例》对伪造文书罪最高判处14年监禁,但案件的核心角色——中介“学术帝”却仍逍遥法外。其法定代表人宣东子曾在2021年四川攀枝花法院庭审中承认“伪造学历属行业惯例”,却仅被判退还27万元中介费。

这种“下游严惩、上游放纵”的现状暴露法律漏洞:

香港:近三年已向内地移交14家涉案中介资料,但跨境执法难度大内地:对“帮助伪造学历”尚无明确刑责条款,多以合同纠纷处理
正如港媒尖锐指出:“当造假成本远低于收益,灰色产业只会愈演愈烈。”

四、社会之痛:被金钱击碎的教育公平
在法庭上,法官痛斥李思萱:“你偷走的不只是学位,更是千万考生的公平机会。”10这句话刺痛了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当有人用38万元伪造“哥大精英”身份时,广西山村考生可能正在煤油灯下备战高考;当造假者用PS技术篡改成绩时,贫困家庭的孩子或许因0.5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价值扭曲。某中介的宣传语赤裸裸写道:“学历是通往成功的头等舱机票,而我们提供特价优惠。”这种将教育异化为商品的思维,正在催生一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技术防线:推广区块链学历认证系统,港澳高校已试点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对接法律重拳:借鉴美国“Varsity Blues招生舞弊案”经验,对买卖双方同步追责(该案中富豪家长最高获刑15个月)价值重塑:如深圳某中学将“诚信分”纳入升学评价,让品德成为“隐形学历”

沙上城堡终将倒塌
李思萱的240天刑期,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警钟。当我们看到社交平台上那些光鲜的“学霸人设”时,或许该多一分警惕:真正的成功从来无法用假学历粉饰,正如香港法官所言——“诚信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文凭”。

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底线,您如何看待学历造假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辰东小晨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