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娱乐内容碎片化、移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短剧这一内容形态正悄然成为内容产业的新风口。尤其在中国国内市场经历过爆发式增长后,短剧行业正面临从“投流赌爆款”向“精品+出海”的深度转型。然而,海外市场虽需求旺盛,但文化差异、版权分散、支付壁垒等问题成为中国短
在全球娱乐内容碎片化、移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短剧这一内容形态正悄然成为内容产业的新风口。尤其在中国国内市场经历过爆发式增长后,短剧行业正面临从“投流赌爆款”向“精品+出海”的深度转型。然而,海外市场虽需求旺盛,但文化差异、版权分散、支付壁垒等问题成为中国短剧出海的“拦路虎”。
在此背景下,2025年5月7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技术交易所微短剧专板启动仪式暨杨浦区全球短剧出海平台战略发布会。会上,华智数媒(SZ300426,原唐德影视)、长春富晟、科辰资本、霓裳飞影共建上海杨浦·国际短剧出海平台(蓝媒短剧·Dramabyte),发布印尼DANA短剧频道,启动上海技术交易所微短剧专版,推动中国短剧以“内容+技术+品牌”模式走向全球。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全球化生态构建”的关键转型。
短剧,作为一种时长集中在1-10分钟之间的高密度内容形式,迎合了现代观众“快餐式”“沉浸式”“伴随式”观看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超过当年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634.3亿元。与此同时,短剧的海外市场尚属蓝海。2025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的投放广告素材已超过180万次,同比去年飙升超过10倍,专家预计短剧出海的市场潜力至少为国内市场的7-12倍。
东南亚、北美、中东成为短剧出海的核心战场。其中,印尼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智能手机用户超1.94亿,呈现巨大市场潜力。2025年短剧内容在各平台下载量突破5000万次,展现出印尼市场对紧凑型、沉浸式、易获取叙事型内容的强烈渴望。
然而,眼下的短剧行业却遭遇“爆款依赖”与“ROI下滑”的结构性困境。制作公司普遍面临投流成本高企、版权交易混乱、内容出海无序等难题。因此,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变现”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已成为短剧行业从业者的共同诉求。
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上海杨浦区凭借完备的产业生态、前瞻的政策布局和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短剧出海的最佳“起航点”。
杨浦区投资促进办公室领导潘捷介绍,自2023年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启动以来,杨浦区以打造“短剧出海高地”为战略目标,构建了微短剧服务生态“1+2+6”政策方向,发布包括最高300万元企业落户补贴、200万元作品上线奖励、LPR的50%贷款贴息等6大方面11项创新举措,设立具体内容审查服务中心,形成了政策、产业、资本、人才、平台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从抖音、B站等平台企业设立微短剧区域专项基金,到大创智园区打造微短剧产业加速器,再到区域内三百余家中小制作企业发展和数十个孵化项目,目前杨浦已形成“平台+科技+制作”的全链条生态。
此次发布会集中呈现的三个核心项目——蓝媒短剧·Dramabyte出海平台、印尼Dana短剧频道、微短剧版权专版,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土壤中应运而生。
蓝媒短剧·Dramabyte平台
由华智数媒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的蓝媒短剧·Dramabyte平台,是国内首个聚焦短剧出海的全链路平台。华智数媒副总经理、董秘李翔表示:“该平台未来将通过多方协作,以技术、内容和渠道为核心,打造集剧本创作、AI剪辑、多语种译制、分发渠道、支付接入、数据分析、商业变现为一体的一站式平台,为中国短剧品牌全球化提供系统支持。”
平台首批内容资源来自华智数媒旗下蓝媒短剧在浙江卫视、Z视介、浙江电信IPTV等平台积累的优质短剧版权储备,并将通过与印尼Dana支付平台合作,实现本地化内容适配与高效传播。
蓝媒短剧·Dramabyte平台的突出意义在于:内容制作层面,让传统内容公司在“内容即商品”的逻辑中实现规模变现。品牌营销层面,为快消品、汽车、金融等行业提供全场景的品牌植入新阵地。文化传播层面,以短剧为载体,实现文化符号跨境传播。
印尼Dana短剧频道
作为蓝媒短剧·Dramabyte平台的首个海外落地项目,印尼Dana短剧频道首年计划引入超过100部中国短剧,覆盖东南亚超1亿用户。由Dana平台提供本地化技术与用户行为数据支持,Dramabyte团队提供内容改编与传播策略,共同实现“中国故事,全球表达”的战略目标。正如霓裳飞影董事长李忻辰所说:“我们将推动短剧在东南亚市场的本土化改编和分发,通过数据驱动的用户分析,反向定制内容选题,提升内容的吸引力。”
印尼Dana短剧频道不仅是文化出海的破局之举,也为国内短剧产业提供了“以轻资产模式撬动海外蓝海”的现实样本。
更关键的是,通过与印尼编剧、导演、演员等本地内容力量的协同开发,为打造“中国+本地”的混血化故事体系奠定基础。
微短剧专版
由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出的“微短剧专板”,首次实现短剧内容在国家级交易所的规范挂牌交易。华智数媒旗下多部短剧作品已率先挂牌,标志着短剧版权确权、交易与融资进入标准化、资本化新阶段。
该专版将提供版权确权、交易及融资服务,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工具,实现版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短剧内容“难确权、难分账、难融资”的行业痛点,推动短剧从“消耗品”向“资产化产品”转型。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一制度创新无疑为短剧产业注入了金融属性,为创作者和机构带来更高的商业可预期性。
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不仅是平台本身的建立,更在于其生态协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内容侧,重塑了影视工业化生产体系和内容盈利模式。华智数媒等传统影视龙头企业正积极转型为平台型文化传媒公司:一方面借助“智媒果”AIGC平台,优化剧本创作、分镜生成等流程,提升制作效率并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探索短剧IP与游戏、动漫等联动的衍生模式,以及“内容带货”等商业功能,为内容产业开辟出全新盈利路径。如华智数媒创新中心总监、蓝媒短剧负责人叶展所说:“我们希望能成为内容与品牌双向作用的‘航空母舰’,借助短剧带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向世界。”
在品牌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营销场景。长春富晟等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参与短剧出海,将工业品牌包装为生活化叙事,打造情感触达的新路径,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在平台侧,提供了基础设施级的技术服务。香港天力科技、霓裳飞影等提供AI剪辑、分发矩阵、文化适配技术,显著提升短剧出海效率,降低出海门槛。
在资本侧,推动了短剧“内容即资产”的逻辑落地。科辰资本等机构的定向注资,以及上海技术交易所微短剧专板的交易赋能,打通内容创作、确权、交易与变现的全链路通道,为行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动能。
此外,还有阳狮集团等全球广告传媒巨头的加盟,为品牌全球化提供跨国整合营销策略。
这种“内容+品牌+平台+资本”的多维协同,正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短剧新生态”。
如果说电影代表中国文化的高峰表达,电视剧代表中国社会的厚重叙述,那么短剧,或将成为中国文化的轻盈窗口和全球破圈的先锋力量。
上海杨浦此次“三箭齐发”,无疑为短剧行业提供了从“内卷”转向“出海”的行动范式。蓝媒短剧·Dramabyte平台不仅是内容出口的新渠道,更是文化出海的基础设施,让中国故事以更轻盈、更贴近的方式走向世界。
未来,或许正如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谢吉华所言:“通过短剧出海平台,汇聚各方来宾,共同打造一个新的业态,中国的短剧将打破地域文化的连接,成为全球数字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娱乐资本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