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女性角色管理:母爱与责任的平衡艺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1:08 1

摘要: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中,女性常常要承担多重角色:既是承接父母辈责任的女儿,也是养育下一代的母亲,更是面对管理挑战的企业领导者,这使她们的“接班”往往带有更深的情感重量与结构压力。全能女性是个美丽的神话。现实中,她们不仅面对制度和文化中的隐性壁垒,也常陷入因认知偏差

作者:李秀娟

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中,女性常常要承担多重角色:既是承接父母辈责任的女儿,也是养育下一代的母亲,更是面对管理挑战的企业领导者,这使她们的“接班”往往带有更深的情感重量与结构压力。全能女性是个美丽的神话。现实中,她们不仅面对制度和文化中的隐性壁垒,也常陷入因认知偏差或方法失当而导致的越忙越乱。前者需要组织层面的变革,而后者则需要从个人层面改变自我认知和行动。

事业家庭的平衡是职场女性一个永恒的话题。我经常会被问道,“你这么忙,怎么兼顾照顾孩子啊?”经过三十余年的经验,我想我可以稍作总结。女性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在人生中扮演的各个角色,工作与家庭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时间、情绪和行为带来的压力。真正的角色管理,不在于无差别应对一切,而在于懂得转换方式,适时切换频道,用不同的姿态回应不同的角色需求。

角色KPI管理

女性在社会中通常扮演多种角色:妈妈、妻子、老师、领导、朋友、姐妹和女儿,最常见的四种角色为妈妈、员工/老板、太太和女儿。问题在于,我们经常“演错剧本”——在企业里是决断果断的领导者,回到家却还用同样的语气和表情面对孩子和伴侣,结果自然是一片混乱。角色切换不清,就容易引发情绪摩擦和沟通问题。女性不需要也不可能在所有角色上都做到满分,最重要的是,看清每个角色最核心的任务,关注每个角色最需要做好的部分,其余的请“闭眼”。

女性接班人往往面临更大的角色压力。原因很简单:你要在多个身份间频繁切换,还得回应来自不同人的期待,很容易陷入角色超负荷的状态。因此,我认为女性需要明确不同“角色”的定义,用管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设定KPI,关键绩效指标。掌握好每个角色的KPI,结果就不会太糟糕。

“妈妈”角色的KPI 即使一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时间仍然不够用。我很早就放弃了成为“完美妈妈”的想法,但我设定了三个关键指标:首先,孩子的健康问题我不假手他人,共同商量孩子们每周的食谱,由家政按计划执行,确保孩子饮食均衡。

其次,创造与孩子的快乐时光。尽管平时很忙,但我周末会和孩子一起运动、共进早午餐,偶尔进行电影马拉松,一口气看两三部电影,或者找一家咖啡馆坐下来一起看书做功课。陪伴的质量远比陪伴的时间重要。如果每天只问“吃饭了吗,洗澡了吗,功课做完了吗”,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学校家长会是老师对孩子进行评估,而我会让孩子反过来评估我,妈妈有什么做得让你烦的,告诉我,我会改正。因为我做出了示范,他们也会遵守承诺。人都向往阳光,如果你是阳光,孩子自然会向你靠拢;如果你充满阴郁,他们自然会远离你。

第三,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和先生很少亲自教孩子做功课,一来没时间,二来缺乏耐心,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作业应该反映孩子的真实能力,而不是父母的辅导。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花时间帮他审视学习方法。错误可以分为三类:A是粗心大意,犯了不该犯的错误;B是再深入思考一些,应该可以做到的;C是题目太难,连高年级学生都不一定会,所以孩子不会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会安慰他一番。当他能改正AB类错误时,成绩自然会提高,关键是要保持他的自信心,所有的进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与孩子积极对话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会和孩子聊天。从他们小时候,我每天都会和孩子聊家常,我说我的遭遇,他们说他们的遭遇,当时我们还流行饭后轮流讲笑话,看谁说的最好笑。小朋友常为了搞笑,上网去搜集各种笑话,不笑死人不罢休。遇到不怎么好笑的,我们也会配合演戏,“太好笑了!”笑会让人快乐,家里需要笑声。能幽默别人幽默自己的人,性格也会比较乐观开朗。

《Psychological Science》在2018年曾刊登一篇论文证实了会聊天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阅读或全脑课程,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方式——积极对话。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无论家庭的收入多少,父母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证明了这一点。积极对话不仅促进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交流具有一种强大驱动力,能让人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发展。所以会聊天的父母是很重要的。

“陪伴”也很重要。我是那种喜欢在餐台上工作的人,边煮汤边看电脑,特别有成就感。孩子在家时,我们就围在餐台边一起做功课,中间放了一堆零食水果。我以身作则,认真准备我的课件,他们也陪着我一起努力。小男生比较好动不专心,我就和他们玩“谁先动谁就输”的游戏,我们相互“斗”专心,谁输谁就被打手心。我偶尔要假装输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打我手心,重要的是我陪他们一起专心。

另一种积极的对话是反馈。反馈是很重要的,我说的不只是父母给孩子反馈,而是让孩子也给父母反馈。我偶尔会问孩子:在你们心中妈妈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是你觉得妈妈做得不够好,甚至你很讨厌的?孩子是能感受到你是真诚的还是在套路他们。他们告诉我很喜欢和妈妈聊天;最讨厌妈妈生气的时候,像打雷。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气的时候像打雷,即非常厉声地指责,有时还会体罚,这得要好好沟通一下。我说“打雷一定是和你们不诚实的行为有关,我不可能不生气的,天公也会打雷,不是吗?”我后来小声问他们我能不能继续保留打雷的权利,但保证不会无端打雷,他们点头同意,但要求雷声要小一点。我们击掌成交,那是一次好气又好笑的对话。

父母常会习惯性地以“为你好”为理由,将自己的方式强加于孩子身上。小时候,他们可能屈服,但长大以后,就避而远之了。积极的倾听、对话和反馈,才能促进彼此的信任和了解。轻松有趣的聊天能够让人感到被理解和关注,幽默和笑声能帮助增加生活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需要积极的对话聊天。

“女儿”和“伴侣”的角色 我们大多数人都爱自己的父母,但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难免存在代沟。我们往往只做到了“孝”而做不到“顺”,会和长辈顶嘴。其实,老人是需要顺着的,不顶嘴不争论,关系就会平缓许多。我常对那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女同学说,在公司是CEO,回家就不要做CEO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工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行为带回家里,与家人过不去,实际上也是与自己过不去。对丈夫更不能摆出一副CEO的姿态,男人需要捧,女人需要哄,所有的争吵往往是因为想要证明自己是最对的、最重要的。“没有我,看你们怎么活!”女性喜欢让自己承担所有责任,一边看别人不顺眼,一边又觉得自己委屈。

因此,女性朋友们请记得,每天回家后要换表情、换语调,调整到正确的频道,避免用错误的表情和语调扮演错误的角色,避免把自己的人生演砸。此外,不要苛求自己事事都做到满分,追求“完成”往往比追求“完美”更重要,因为如果你担心无法做到完美而选择不做,那么你将错过人生中许多重要的时刻。因此,关注每个角色最需要做好的部分,其余的则可以“视而不见”。

压力管理

现代社会中,压力似乎无处不在。对女性而言,除了工作任务本身,还有来自家庭、子女、长辈、伴侣,甚至“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带来的压力。

这些压力来自多个方向:时间不够、任务太多、关系紧张、变化太快、预期过高。我们不仅要在家庭和职场之间不断切换角色,还要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情绪稳定,这本身就像是跳芭蕾的同时还要扛着哑铃。

很多人把压力看作负担,其实适度的压力也能带来成长。我常和学生分享“压力五区”的模型:无力区,即没有目标、没有行动力,陷入迷茫;舒适区,即一切稳定,但容易停滞不前;发展区,即有适度挑战,激发潜力,是我们理想中的状态;潜能区,即需要突破自我,调动潜在能量;破坏区,即压力超出承受范围,导致情绪崩溃与行动力断裂。

我一直相信,身处“潜能区”的人是最具成长可能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拥有生活与情感的支持系统。如果在最吃劲的时候,没有人帮你照顾家庭,没有人给你情绪支撑,那么,再坚强的人也会掉进“破坏区”。别再羞于承认自己有压力,重要的是学会管理它、转化它。我常对自己说:焦虑时不要急着做决定,先深呼吸,活动身体,等大脑重新“上线”,再来处理事情。

女性的压力,不只来自任务本身,更多来自“想做得好”的心理期许。我们既想成为好妈妈,又不想放弃事业;既想独立自主,又不愿伤害亲人;既要求自己承担,又希望被理解。但人生不是百分之百达成每一项KPI的考卷,而是一场不断“排序”与“选择”的过程。真正的能力,是在焦虑之中,还能把最重要的事做对。

时间管理

高效的时间管理,从来不只是方法问题,还是选择问题。选择重要的,放下不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能判断什么是“紧急”的事,什么是“重要”的事,但常常会被眼前的杂事牵着走。真正的时间管理,不是让你更忙,而是让你把时间花在对的人和对的事情上。众多研究时间管理的专家均指出,“时间管理矩阵”是一项极为实用的工具,在这个矩阵中,活动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性被科学分类。重要事务,特指那些能够带来长远且满意结果的事务,应当被优先考虑。

例如,我习惯每年年初为自己做一份“时间预算”:30%用于教学、30%用于研究、40%留给生活。这40%里,早年几乎都给了孩子,后来逐渐多给了父母一些。如今,我可以自由安排这部分时间,既陪家人,也保留自己的节奏。我还有一个“时间审计”的习惯,我会回头盘点:这一年我教了多少课,写了多少文章,花了多少时间在朋友、孩子、父母、生活上。当我发现时间透支了,就会果断地说“不”。这不是冷漠,而是对生活节奏的守护。

有时候,有人会觉得拒绝别人很难,尤其是女性,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任务。但如果总是答应每一件事,结果只会透支自己、辜负家人。把时间当钱来管理,你就不会轻易浪费它。另外一个时间管理策略就是在同一时间尽可能完成多重任务。比如我在家办公时,会和孩子一起围在餐桌边备课、写作业。我们彼此专注,但同在一个空间,就已经是一种陪伴。周末一起去咖啡馆读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亲子时光。善用自己的黄金时间段也很重要。我属于清晨高效型,每天5:30起床,一直到上午9点,都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候。我会用这段时间做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写作、准备课程。有些人是“猫头鹰型”,晚上效率更高。每个人的黄金时间不同,但重要的是:把最有创造力的时间,用来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常说“女性容易内疚”——对孩子的亏欠、对父母的疏忽、对伴侣的忽略。可真正让人失望的,并不是没有做到,而是没有沟通好。提前说明时间安排、理解彼此的阶段性角色,这些都比强撑更有力量。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最重视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帮你划出时间的边界。否则,别人就会替你安排你的人生。

情绪管理与有效沟通

除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对女性来说同样重要。我们常常是团队的主心骨、家庭的主引擎,情绪一旦出问题,影响的就是一整片关系网络。我认为女性应该拥有一个闺蜜团,以及几个职场导师。我有一个“闺蜜团”,七个人,是我教书生涯初期结识的学生,如今成了人生最亲密的支持群。年轻时我们聊的是关于美的话题,但最近几年,话题逐渐变得严肃,聊的是父母老去、人生告别。能在一群愿意聆听的朋友面前掉泪,是情绪的出口,也使精神得到慰藉。

除了朋友,还要有“私董会”,也就是几位你信任的前辈、导师。当你处于职业低谷,或者对方向产生怀疑时,他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不断提问,引导你重新认识自己。他们会告诉你:你可以,你一直都很好。这种肯定,比什么都有力。

但每个人缓解情绪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欢运动、烘焙、打扫、放空……不管方式如何,重点是你要找到一个能定期清理“情绪垃圾”的管道,否则,这些情绪终将堆积成心灵的堵塞。

除了时间压力,关系压力也是女性常面对的问题,而安全感源自有效的沟通。以母亲角色为例,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并给予他们陪伴。有一次我问孩子:“你们希望妈妈每天陪着你们吗?”他们回答:“妈妈你去工作吧,因为你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但他们也告诉我:“我们希望在需要你的时候,你真的在。”从那以后,我开始更主动地告诉他们我的工作安排,也邀请他们评估我的表现。安全感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让他们明白,无论我多忙,始终信任并深爱着他们。我曾与孩子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妈妈虽然经常不在,很忙,但我要明确告诉你们一件事,而且我要非常认真地说,你们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爱,需要表达出来。

对待孩子如此,对待伴侣亦然,我们需要给予彼此安全感。有时我会向我的先生道歉:“抱歉,今年实在是太忙了,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后,我会与他沟通,让他了解我今年的时间安排,就像向董事长汇报一样,让他感受到被尊重,通常他也会表示理解。有沟通与无沟通之间,差异巨大。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失望,是因为期望不一致,而期望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来调整。记得当我们的三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大约有三年时间,我和先生都处于忙碌奔波的状态。我向先生表达:“我们现在处于‘沼泽地带’,你得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我们必须各自努力,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人生阶段。”

打造自己的生活支持体系

除了情绪系统,女性也要用心打造自己的生活支持系统。别指望靠一个人硬扛一切,这不仅不现实,也不健康。对我而言,家政阿姨就是我职场上的隐形功臣。她不是万能的,但我会给她写详细清单,手把手地带她磨合,不断调整分工。有一次出差回来,我不仅给孩子带礼物,也给她带了礼物——因为没有她的支持,我无法安心在外完成工作。

同样,来自家人的支持也非常关键。但要记得:越亲的人,越不能“想当然”。婆婆、妈妈或老公在帮你照顾家庭的时候,你不能只盯着做得不够的地方,而要学会鼓励、感激和包容。磨合、信任、感恩,是一个长期且双向的过程。

我也会提醒学生们: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用在家庭里。别命令家人,而是激励他们参与,肯定他们的努力。一句“谢谢你帮我”,往往比一次争执更能调动家庭的正能量。最理想的状态不是你什么都能做,而是你有一群愿意帮你的人,一套能支持你前行的系统,以及一颗愿意放下执念、学会协作的心。

(作者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5年5月刊】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