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 我市注册护士总数突破5.45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提升至4.0,基层医疗机构护士超过1.31万人,全年培育覆盖重症、急诊等十大前沿领域的490名专科护理人才……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以心为灯,温暖照护。
芳菲五月,花海绚烂,白衣天使迎来了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如果说健康的守护是民生福祉的坚实注脚,那护理的温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刻度。
多年来,一代代天津护理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
2024年, 我市注册护士总数突破5.45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提升至4.0,基层医疗机构护士超过1.31万人,全年培育覆盖重症、急诊等十大前沿领域的490名专科护理人才……
一个个“跳跃”的数字,都是我市护士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见证”。
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我市以护理“十大领军人物”为专家组,以“千名优秀护士”为主体,持续推进基层公益帮扶项目,实现优质护理资源对全市16个区533所基层医疗机构的“点对点”全面覆盖。
市西青医院主管护师韩颖扎根西青区张家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参与基层管理决策与病房规范化建设,用专业力量激活基层医疗服务的“神经末梢”。
截至2024年,全市参与帮扶护理专家达2万余人次,他们用专业传递温度,以行动诠释担当,让优质资源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基层沃土。
我市直面老龄化挑战,多年来持续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给予老年患者温暖的全周期照护。
市胸科医院和平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作为我市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护士针对老年患者的需求精心护理,助行器、便椅、排痰器、防走失手环等助老工具配备得一应俱全,还开展延续性护理,帮助老年患者减少再次入院的风险。
截至2024年, 全市已建成68个护理院(站),70家医疗机构设立老年医学科,开放老年护理床位7538张,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覆盖14个区、35所医院、37个病房。白衣天使专业的守护,照亮了老人的银发岁月,“老有所护”的承诺在点滴细节中绽放华章。
为解决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我市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全流程管理体系,构建“线上申请—智能派单—入户服务—质量追溯”标准化服务链条,切实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市一中心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高敏介绍,他们为透析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等提供线上护理咨询,为出院患者或者罹患肾脏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特色护理服务。在互联网的协助下,护理服务解锁了新“密码”,拉近了患者与医院的距离。
截至目前, 全市已有168家医疗机构开通入户护理服务,涵盖基础护理、中医理疗等12个领域55个服务项目,累计服务量达4.5万人次,便捷的护理服务托举起津城百姓的健康与幸福。
在守护生命尊严的道路上,我市专业与温度并重,构建起“护士主导、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蓟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综合诊疗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精心设计医疗护理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灵上的慰藉与温暖。患者陈阿姨卧床半月无法打理自己的头发,病房护士专门给陈阿姨送上一次特别的床上洗头体验。
截至2024年,全市已有20家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床位达412张,护理人员用初心践行着让生命温暖谢幕的坚定承诺。
专业是永恒的灯塔,科技则是灵动的羽翼。如今,科技正悄然重塑着护理的价值,各级医院锚定智慧护理服务体系这一建设目标,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在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二病区智慧病房,患者床旁的小屏幕连接着护士站监控大屏,护士通过床旁智能交互系统就能以视频、语音播报等方式为患者推送直观且个性化的宣教内容,即使是老年人也可以轻松使用、反复观看。同时,智慧病房还配备有智能床垫,护士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离床信息,做好宣教管理等预防措施,规避跌倒等护理风险。
从门诊到病房,从住院到康复,我市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强劲引擎,构建起全场景、智能化护理服务矩阵,延续温暖纽带、传递专业关怀。
奉献铸就崇高,坚守诠释担当。在这个节日里,白衣天使纷纷表示,要始终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顺应津城百姓对健康的美好期许,奋力书写新时代天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