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角丨27载光阴,他将青春酿成醇厚美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2:01 1

摘要: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从青涩的化学学子成长为湘酒产业的工艺专家,27载光阴,他将青春酿成醇厚美酒,用创新与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滕佳

在湘西的山水间,馥郁酒香飘洒了多年,这里的每一滴美酒,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执着。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从青涩的化学学子成长为湘酒产业的工艺专家,27载光阴,他将青春酿成醇厚美酒,用创新与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他,就是刘晓光。

二十七载,从青葱学子成长为湘酒振兴的中坚力量,刘晓光初心依旧。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博 摄

从1997年那个炽热的夏天开始,刘晓光的人生便与酒鬼酒紧紧相连。

刚从吉首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满腔热爱,走进了酒鬼酒的生产车间。面对复杂的酿酒工艺,这位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放下学历光环,从最基础的工艺员岗位做起,将酿酒老师傅们视为“活教材”,虚心请教传统酿造技艺。

“酿酒的学问不仅在书本里,更在老师傅的手上和舌尖上。”刘晓光感慨道。

初出茅庐的他,白天,穿梭于窖池与蒸馏塔之间,用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工艺细节;夜晚,挑灯研读发酵工程专著,在化学公式与传统技艺间寻找创新“密码”。

这份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极致追求,让他在工艺创新的道路上迅速崭露头角。

当馥郁香型白酒发酵工艺遭遇瓶颈,原酒优级率停滞不前时,刘晓光主动请缨加入技术攻关小组,用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积累,与团队一起攻克技术难题。

“我们在实验室里,通过对上千组发酵数据的分析比对,发现了温度曲线的微小变化对白酒香气成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刘晓光说。

历经100个日夜的连续试验,刘晓光带领团队成功优化了控温工艺,每年为企业增加优质基酒产能近百吨,不仅助力酒鬼酒品质跃升,更成为湘西白酒产业技术革新的里程碑。

工作中的刘晓光。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博 摄

随着对酿酒行业理解的不断深入,刘晓光敏锐地意识到,优质白酒的生产不能仅靠经验,更需要科学的质量管控体系。

2010年,他勇挑重担,牵头组建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组。面对行业内无成熟经验借鉴的困境,他大胆创新,提出“原料-工艺-环境-人员”四维一体的追溯模型。为保障系统精准实用,他连续3个月扎根车间,手写记录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组织20余次跨部门研讨,收集上百条改进意见……最终,历时两年打造的全流程追溯体系,让酒鬼酒成为湖南省白酒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8年,白酒行业迎来深度调整期,刘晓光以战略眼光参与制定了酒鬼酒“聚焦馥郁香型,打造文化名酒”的转型路径。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全国12个重点销售区域,收集了经销商意见300余条,这为产品线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刘晓光说。

在此期间,他还提出了“文化赋能产品”的创新思路,推动建立了酒鬼酒非遗酿造技艺展示中心,让传统工艺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竞争力。

27载,在刘晓光的主导下,“1+1+1”经营分析体系提升了企业的决策效率;智能酿造车间项目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5%,能耗降低了22%;“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高粱种植模式,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7载,刘晓光始终保持着湘西汉子的质朴。每天清晨7点,他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厂区;每当生产旺季,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

“晓光对工作的认真劲儿,让我们这些老工人都自愧不如。”酿造车间主任龙师傅的评价,道出了同事们的心声。

2019年荣获湘西州劳动模范称号时,刘晓光在笔记本中写道:“我只是一粒普通的酒曲,唯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价值。”这份谦逊,在今年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时依然未改。

记者手记: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脊梁,刘晓光用27年光阴,将化学方程式转化为传世酒香,把创新思维融入千年酿造技艺。他以匠人之心传承技艺,以创新之力突破瓶颈,以奉献之情反哺家乡,在馥郁酒香中,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奋斗传奇。

来源:湘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