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表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展示潍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丰硕成果,生动展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乡村全面振兴潍坊画卷,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传媒集团)、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表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展示潍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丰硕成果,生动展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乡村全面振兴潍坊画卷,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传媒集团)、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新质农业看潍坊”大型采访活动,组织各传播平台全媒体记者,进行蹲点式、行进式采访,挖掘、展现潍坊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各传播平台联动推出“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 新质农业看潍坊”栏目,下设“新农人”“新农技”“新型经营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等子栏目,并定期推出蹲点调查。敬请关注。
新派新闻讯 春末夏初,正是大姜的黄金生长期。走进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上方,是一张张黑白相间的条纹网。大棚内,不见种在地上的姜,反而是像盆栽一样排列的姜苗,棚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松香气。
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内,工人正在采收鲜姜。
“这就是我们种植的有机姜。”产业园负责人孙建涛介绍,看起来像盆栽一样的底座,其实是种植袋。里面装着长白山野生松塔皮粉碎后与木粉及有益菌复配的基质,通过这种栽培模式,摆脱了传统大田生姜种植易感染病虫害、影响土壤结构的困扰,从而产出高质量、高标准的有机生姜。而那些黑白相间的网,则是一种名为防虫遮阴斑马网的实用新型专利,不仅能有效阻隔飞蛾防止虫害,还能进行光线调整,灵活增减棚内温湿度,给大姜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大姜生长必备的要素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同样也是标准化。产业园与其说是农业大棚,不如说更像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基地。每座棚内,都配备国际领先的物联网监管调控设施,根据光照、温度、湿度、酸碱度、盐分等基本环境,自动分析、自动调控。“以前种姜主要靠经验,30个人就有30套经验,种出来的大姜就有30种产量、30种标准。采取了这些现代化设施之后,管理标准统一了,大姜的品质也就基本稳定了,而且还省时省力。”孙建涛说,依靠这些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方式,产业园生产效率可提高80%以上,节省劳动力、水资源等70%以上,每亩生姜产量超过3500公斤。
标准化的背后是科技力量。而科技元素,体现在产业园的每一处。在育苗室,园区科研团队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种苗旺盛生长。全自动化避光实验室只闻设备声音,不见实验人员。“从探索种植有机姜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孙建涛坦言,有机姜的种植之路,本质上是一条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在摸索大棚种植的同时,产业园也集中力量对种苗繁育进行技术攻关,但是开始连续四年都没有取得突破。“那时大家都想放弃了,觉得我们的种植技术已经很好了,种苗繁育不是必要的选项。”孙建涛回忆说,后来,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下,经过又四年的努力,终于在2022年,产业园种苗繁育技术实现了突破。相较于传统姜种,新的姜苗具有耐病、耐涝、成活率高等特点,用其种植出的有机姜的姜辣素及钙、镁、锌、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生姜的4倍以上。
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内,刚刚采收的鲜姜整齐摆放。
有机姜长得好、营养价值高,自然附加值更高。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有机姜市场越来越广阔。目前,产业园的有机生姜及生姜深加工产品已经供应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等优质平台和大型连锁商超,深受消费者青睐。依托有机姜市场认可度,产业园打造了“禄牌”高端品牌,产品系列涵盖有机生姜、有机姜脯、姜干、生姜淀粉、生姜纤维面料、姜黄素、健康饮料等,“禄牌有机姜”市场价格普遍为每公斤100元,比普通姜贵了近10倍,在全国范围内树起了峡山有机生姜品牌形象。“我们每年繁育100万株脱毒姜种,周边几十家农户进入了有机姜产业链条。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带动农民增收。”对于未来,孙建涛信心十足。
潍坊是生姜生产、流通的核心区域,绿色是峡山的发展底色,品牌是峡山的农业招牌。当优势特色农产品“融合”绿色生态力量,便造就了“禄牌”这样的优质农业品牌。种一棵“好”姜,做一个“好”品牌,走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好”路子。生机勃勃的姜田,蕴含着峡山人对生态农业的深刻理解,也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策划统筹:高文 贺德良 尹莉莉
新派融媒体记者:薛静/文
张钊庆 杨小凡/图视频
编辑:刘英銮
一审:马慧丽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来源:新派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