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溯源河南酸辣粉的“味蕾长征”之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1:05 1

摘要: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千家万户关注焦点的今天,产业溯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查询的过程,更是保障品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以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物质丰盈的时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已经从简单的“物有所值”拓宽到“物有所优”,正式进入关注质量和个性的“品质消费”时代。

这种消费心理变迁,带动需求从“性价比”向“质价比”转变,在这场消费升级迭代中,“溯源”以其立体、透明、放心的优势成为品牌信任沟通、品质沟通的首选。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产业溯源不仅起着基石般的重要作用,更是明确方向、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关键。

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千家万户关注焦点的今天,产业溯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查询的过程,更是保障品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以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从‘中原粮仓’到‘品牌粮仓’,通许酸辣粉写出了源头优品的通许底气。”5月9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在浙江德清,由新华网主办的2025品牌农业生态合作大会暨溯源中国优品品鉴会上,通许县人民政府县长憨振强这样表示。

此次活动中,河南省酸辣粉大放异彩。作为河南酸辣粉联盟秘书长单位,纳食科技带领河南省酸辣粉联盟多家企业共同亮相现场,不仅全力展示了河南酸辣粉产业及众品牌的独特魅力,也在产业溯源中,让通许县这一河南酸辣粉产业的“心脏”演绎出高质量跃动的新篇章。

产业溯源

河南酸辣粉的品质根基

本次活动期间,纳食科技代表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联盟,与主办方新华网进行了溯源中国(河南)酸辣粉产业溯源云服务平台合作签约。这一举措意味着河南酸辣粉产业在品质管控和品牌塑造上开启新篇章。借助溯源云服务平台,消费者能够清晰掌握酸辣粉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销售的全流程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河南酸辣粉的信任,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通许酸辣粉之所以能够在行业发展中持续攀升节节向高,从产业溯源的角度来看,与其深厚的品质根基密不可分。这一根基的形成,正是源于通许县在原料优势、工艺传承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通许县位于豫东平原腹地,地处黄河故道,独特的沙质土壤和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温为红薯种植提供了理想条件。通许县是红薯、马铃薯种植主产区,全县及周边县区红薯、马铃薯及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为酸辣粉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材料。

这种得天独厚的产业溯源优势,为通许酸辣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品质基础。

背靠这一天然基础,通许县在酸辣粉产业建设端不遗余力,以产业链思维构建了从育种到销售、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完整体系。在上游,建立了中原地区最大的红薯育苗基地,年产优质种苗2亿株;中游集聚了丽星食品、福景堂、上都实业、微念、谈小爱、钜富邦等多家企业,具备年产酸辣粉7.2亿桶的产能;下游则通过物流和电商渠道实现高效分销。这种“育种-种植-深加工-包装-销售”的无缝衔接,使通许县酸辣粉产业的全链条可控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不过,即便在多重优势叠加下,通许县酸辣粉企业们依旧“躺赢却不躺平”。以此次活动中收获瞩目无数的丽星食品为例,在生产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丽星成立至今46年,拥有2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国内上市的第一台粉皮机、第一台水晶粉丝机、第一条酸辣粉生产线,均由该集团制造,首创涂布蒸煮工艺设备占据全球近80%份额,让传承千年的粉丝粉条美食在工业时代焕发新生。2016年以来,以自研设备建成23条全自动(粉丝/饼)生产线,助力酸辣粉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引领

河南酸辣粉产业的“中流砥柱”

丰富优质的原料资源、精湛的工艺传承、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以及不断完善的溯源体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通许酸辣粉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行业公认的河南酸辣粉产业的“中流砥柱”。

这一核心地位的建立,除了品质根基的优势赋予之外,还源于通许县在产业引领、集群效应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自2023年2月与中食协共建“中国酸辣粉之都”之后,锚定“一碗粉撬动大产业”的战略定位,如今通许县的酸辣粉产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凭借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新典范。

目前,通许县已启动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红薯淀粉加工产业园,该园区建成达产后,可年产10万吨红薯淀粉、10万吨马铃薯淀粉和10万吨变性淀粉,将彻底击穿通许酸辣粉产业链最关键的原料屏障,为通许县乃至整个河南省酸辣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除此之外,通许县还启动了甘薯博士工作站、中原面筋小镇等重点项目,围绕“酸辣粉+”正在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构建从品种研发、原料供应、智能加工到品牌营销的酸辣粉全链条闭环生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

强大的集群效应下,以丽星食品、福景堂等企业为引领的酸辣粉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还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生态圈”。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增强了通许县在酸辣粉产业中的竞争力,还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当集群效应越发壮大,标准化建立自然成为其从“野蛮生长”到“品质突围”的必经之路。

2024年8月1日,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组织制定T/TXSLF 001 2024《通许酸辣粉》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酸辣粉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通过酸辣粉标准体系完善,为酸辣粉产业生产加工提供规范化蓝本,为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促进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中,谁能掌握规则制定权,谁就有机会成为行业领跑者。这些标准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更是通许酸辣粉产业实力的体现,成为其构建竞争壁垒、重塑行业格局的战略武器。

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

走出一碗河南酸辣粉的“味蕾长征”之路

在中国食品工业“走出去”的大潮中,通许酸辣粉正面临一个历史性机遇——如何将这一承载着中原农耕文化基因的特色食品推向世界舞台。

本次活动上,白象养优鲜、丽星食品、豫道农业、品正食品等一众品牌向市场展示了其助力中国酸辣粉、中式调味料香飘世界的实力和决心。


“依托白象食品创新研发能力、全国12家工厂布局和业务规模优势,‘白象养优鲜’构建了‘快速响应机制’,可为合作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交付的一站式服务。未来,‘白象养优鲜’将深化‘B端+C端’双轮驱动战略,将地道中国味送进千家万户,推动复合调味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白象养优鲜市场销管部部长杨得草


“丽星46年的征程,是用一根粉条串起的乡村振兴史诗,更是中国食品工业从追赶到领跑的缩影。未来,中国薯粉产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全球市场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味道’。”——丽星食品总经理宗国强。

“随着大会‘溯源中国·国民营养健康消费品牌赋能行动’等重点活动启动,豫道农业等领军企业将以全产业链的实力和持续创新的姿态,推动中国农业品牌不断走向世界,让‘中国好味道’成为全球消费新潮流。”——豫道农业市场总监周进

“目前,品正食品产品已远销欧美、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复合调味料与植物蛋白制品成为国际市场了解中国风味的重要窗口。未来,我们将联合产业链伙伴,以‘地域风味+健康科技’双轮驱动,让中国酸辣粉、中式调味料成为更多全球消费者的餐桌选择。”——品正食品调味品事业部总经理陈怡静

产业发展,品牌先行。此次参与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无论是对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还是品牌来说都是绝佳机遇。纳食科技携手河南酸辣粉联盟企业,借助新华网“溯源中国”的强大平台,进一步提升河南酸辣粉的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推动河南酸辣粉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实现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全面升级。

纳食认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通许县独特的自然环境所赋予的先天优势和产业所具备扎实的产能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恰恰可以成为其国际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方面,从产业溯源角度来看,通许酸辣粉承载着中原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基因。通许县红薯种植和粉条食用历史可追溯至250多年前,这种产业底蕴,在国际市场可转化为"可持续农业"的现代叙事。

而且,通许酸辣粉“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故事,完美契合欧美市场对食品可追溯性的需求,成为产业输出的优质载体。

另一方面,酸辣口味本身具有跨国沟通的天然优势,从墨西哥的哈瓦那辣椒到泰国的冬阴功汤,味蕾共鸣远超其他味型。

总之,河南酸辣粉的出海之路不仅是商业拓展,更是一场深刻的中国味道输出。从红薯种植的产业溯源,到工艺技术的传承创新,再到一碗粉承载的市井烟火,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值得世界聆听的中国通许故事。这种产业输出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在全球美食语境中,寻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契合点。

2025年,随着RCEP生效三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地方特色食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通许酸辣粉若能以美味为帆、以品质为舵,或将有可能又一个征服世界味蕾的中国食品符号。

正如此次大会上新华网相关负责人说的那样:“我们期待通过溯源中国平台,推动更多中国好味道走向世界。”当纽约白领的午餐盒里出现通许酸辣粉,当巴黎美食博主直播嗦粉技巧,当泰国街头小摊推出冬阴功酸辣粉融合版,这才是真正的产业出海。这条路或许漫长,但通许酸辣粉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来源:纳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