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买到“假黄金”?涉事银行称“正在核实”,银监局介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4:22 1

摘要:5月7日,有消费者称,在上海南翔一银行网店购买金条提货后去金店换首饰,到金店剪开金条后发现里面有黑色杂质,疑似上述银行“黄金掺假”,事情经网络传播后,瞬间引发热议。

若黄金掺假属实,该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声誉损失和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信任危机。

徐凡淋丨文

问: “金条是银行提供还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

涉事银行:“是银行的,具体还在调查中,不方便透露。”

5月7日,有消费者称,在上海南翔一银行网店购买金条提货后去金店换首饰,到金店剪开金条后发现里面有黑色杂质,疑似上述银行“黄金掺假”,事情经网络传播后,瞬间引发热议。

根据该消费者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涉事银行为工商银行上海南翔某支行。

该消费者表示,在银行购买金条,提货后去了金店,打算用金条换首饰,结果金条剪开后里面清晰可见的黑色杂质,怀疑在银行购买的“金条掺假”。

发现金条问题后,该网友当即与所购买的银行网点联系,相关人员听说金条掺假,刚开始态度强硬的表示可能是金店问题。

当该消费者向金店要了监控录像,并向银行提供金条编号、银行LOGO,编号和银行购买清单等,结果均能对上,银行态度开始缓和,表示会派贵金属专员进行专门讨论。

随后,该消费者拨打上海银监局电话投诉,目前上海银监局监管部门已立项。

针对该事件,5月9日,山海新财经致电工商银行上海南翔支行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称“事情正在调查中,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对于金条是银行提供还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是银行的。”

银行作为信誉机构与消费者眼中的正规渠道,为何会出现“掺假金条”?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若黄金掺假属实,该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声誉损失和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信任危机。但从常理来看,银行故意售卖掺假金条的可能性较低,因为这种行为得不偿失。

“此事件暴露了黄金市场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和质量控制问题。尽管正规渠道购买的金条通常经过严格检测,但此次事件仍引发了公众对黄金市场整体质量的担忧。”柏文喜表示,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受到冲击,购买黄金时会更加谨慎,甚至可能影响其对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投资意愿。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掺假并非首次曝光。2016年河南灵宝百亿假黄金骗贷案中,企业用掺钨黄金质押骗贷,因银行采用“吊水法”等传统检测手段未能识破。专家指出,正规银行通常配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但若未严格执行破坏性检测(如打钻、熔炼),仍可能漏检。

那么,消费者应如何避免购买的“掺假黄金”?

山海新财经提醒消费者,首先选择正规聚道,优先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机构购买,查看销售方是否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证书》。

其次,正规金条配有唯一编码的鉴定证书,可通过“中国黄金协会官网”或“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验证。

自行简易检测包括,可采用磁铁测试(黄金无磁性)、密度测试(19.32g/cm³)、硝酸点试(真金不反应)等方法进行初步检测,但需注意任何单项测试都有漏洞,必须组合验证。

购买过程中留存完整证据链,从购买时的监控调取,到运输过程的全程录像,甚至拆封时建议公证处见证。

根据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提示,现代黄金纠纷中,电子存证采纳率已达92%。

索要质量鉴定证书和发票:这些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当购买后出现问题时,柏文喜建议,首先及时联系银行,若对金条成色或重量存疑,可随时联系银行进行检测或申请退货换货;其次,可通过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获取权威证据;第三,如果银行不配合或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