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 Ultra车主向雷军开了一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4:32 1

摘要:但属于小米汽车的糟心事仍在继续,最近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争议漩涡,让一众车主心生不满,发起无损退订维权。

5月10日上午,雷军发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这般心酸又略显无奈的言论,针对的是小米汽车3月底那起交通事故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信任危机、技术审判。

靴子还没落地,真相还没大白,一切讨论还有可延展的空间。

但属于小米汽车的糟心事仍在继续,最近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争议漩涡,让一众车主心生不满,发起无损退订维权。

图注:小米SU7Ultra车主发言

大规模讨伐车企的场景咱们并不少见,可发生在“人民企业家”雷军以及小米身上还是令人诧异,毕竟雷军与米粉们的温存时刻还散见在各大社交媒体的切片视频中。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产品质量与信任面前,掺杂不下情分与水分。

刚刚从上一个争议性事件中脱身的小米汽车,随即又掉到了另一个坑里,或许此时此刻雷军才真切体会到了造车的不易。

站在行业视角来看,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产品设计缺陷,更折射出新势力车企在高速扩张中的系统性风险。

质量争议、宣传质疑,是车企们需要直面的品牌危机事件,因为顽疾往往是无形的、慢慢侵蚀的、逐渐渗透的。

本次小米SU7 Ultra退车事件源自于一个高价选装配件——4.2万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先来回顾一下,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高端车型,SU7 Ultra的火爆一度成为了现象级事件,52.99万的价格,开售10分钟,订单6900台;开售两小时,订单过10000台。

图源:微博@雷军

保时捷、BBA等一众豪车尽数傻眼,几乎到了举手投降的边缘,没有人知道该如何阻止这匹飞奔的新势力黑马。

如今答案浮出水面:“祸起萧墙”!

多名车主坚持认为,这款高价碳纤维机盖,在宣传的时候噱头拉满,什么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辅助散热、提升下压力、减重……无数赞美词附身,简单一幅不买就是大冤种的局面。

但小丑竟是我自己的一幕发生在购车后,车主测试后认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与宣传不符,什么导流、下压力压根就没有。

换句话说,这4.2万买的是一件装饰品。

眼看着舆论渐热,小米汽车回应称,在最早的量产计划中,SU7 Ultra量产版已具备足够的综合性能去冲击国内专业赛道和纽北,没有计划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小米汽车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将采取以下措施:

图源:微博@看度新闻

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但车主们的怒火仍未平息,因为改配意味着重新排队,等车的周期很长,而且2万积分的价值实在有限。

总结起来一句话:车主们认为小米汽车的诚意不够。

现在来看,车主们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今年2月份,小米汽车特意提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称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拥有2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且原型车在发布会上有真实风道图片展示。

而且雷军在直播中也曾强调:“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我们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

毫无疑问,这起事件动摇了用户对小米“技术平权”承诺的信任,如果无法妥善解决,甚至会影响后续高端车型的市场接受度。

经历了起伏、沉淀,那个活力四射的雷军仿佛又回来了。

5月10日,雷军在微博、朋友圈发布动态,贴出了2025年第42次健身房打卡记录,官宣回归正常状态。

图源:微博@雷军

雷军对运动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他曾在许知远主持的访谈节目中谈起自己的跑步心得:你要是早起,6点半来奥森跑跑步,你会觉得你的人生多了几个小时。

今年伊始,雷军从跑步切换到了撸铁,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都是好的营销手段,与大众亲切交流的一种方式。

回归日常,意味着那个能够与社畜牛马们打成一片的接地气的霸道总裁、千亿富豪正式归位。

咱们之前就分析过,雷军的诸多行为难觅“营销”的痕迹,且总在与千亿富豪身份的反差感之外令人惊喜不已。不可否认,正是这种对“总裁”刻板印象的重新定义,让雷军一跃成为“古希腊掌管流量的神”,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顶流。

但还有个问题值得探究,小米SU7事件爆发以来,人们对于雷军搞营销的看法开始分野,认为IP生意的过度曝光,会增加品牌的脆性。

毕竟当一个企业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开始被放在网络上疯传,其竞争对手被饭圈贬损得一无是处时,暴雷的风险就已经被过分加注了。

当然泼天流量的馈赠是肉眼可见的:

雷军超级IP的威力,拥有砸钱都砸不出的传播数据,仅凭老板一人就可以实现,使得卖车不仅仅是卖车,还可以是卖话题,小米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同样是最好说明。

所以雷总选择再度回归日常营销不难理解,但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又出现了SU7 Utra车主退车事件,开炮的还正是“虚假宣传”问题。

前段时间,海尔老总周云杰搭乘雷军流量出圈,说过这么一句话:“希望大家未必记住我,更多还是记住海尔的品牌、海尔的服务、海尔的产品。”

这是对自身的警醒,同样是对流量时代下企业做IP清醒的认知。

如今雷军和小米也迎头撞上了这个问题,笼罩在巨大的流量下到底该如何把控风险,企业家IP的打法要不要换种方式,值得其重新思考。

过去一段时间里,新势力车企们经历着“成长”阵痛。

如智驾宣传问题,相关部门对辅助驾驶相关术语和宣传行为开始大力规范,公安部道研中心此前表示,虚假宣传自动驾驶致严重后果,责任人或处2年以下刑期。

站在全局来看,从“智驾”到“辅助驾驶”,不仅是术语的调整,更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成熟的转折点。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最近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表示,很多国内车企和传播“胆子太大了”,国内有些企业成立不到6年时间,就能造出来好多车,“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不太理解的”。

图源:微博@新浪科技

他用奇瑞汽车过往沉淀与付出举例,称“当时我们开发一个平台,好多企业的整个资产,也没有60个亿,为什么我们能走出去呢?”

这番言论针对的是谁不重要,关键是强调要守好安全底线,技术是要经过时间沉淀的。

咱们都知道,最近几年是造车新势力步入淘汰赛的关键时期,过去十余年发展中优胜劣汰,如今留在牌桌上的也就十几家,而淘汰的却有300多家。

一站到底,是所有车企的终极愿望,但这也正是这般迫切,容易出现一些激进、冒头的错误。

除了小米汽车本次的宣传问题,还有前段时间让马斯克都下场转发的阿维塔12风阻系数问题。

有汽车博主质疑阿维塔12存在不实宣传,但随后阿维塔官方通过公开直播测试的方式正面回应争议,证明其风阻系数的真实性。

还有最近工信部官网发文,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开始出手整顿。

这些都说明造车新势力在狂奔的同时需要慢下来纠错,这不仅是对自身未来的负责,更是对无数车主的负责。

本次小米汽车宣传事件对行业而言,是一次警钟——唯有将用户价值置于扩张速度之上,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赢得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