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掀起技术狂欢,当跨境电商展上AI主播与海外买家实时连线砍单,2025年的中国展会行业正以“双循环”为支点撬动全球商机。这里既有广交会单届采购商超20万人次的“流量神话”,也有垂直领域小而美的宠物经济展三天撬动亿元订单的“精准狂欢”
当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掀起技术狂欢,当跨境电商展上AI主播与海外买家实时连线砍单,2025年的中国展会行业正以“双循环”为支点撬动全球商机。这里既有广交会单届采购商超20万人次的“流量神话”,也有垂直领域小而美的宠物经济展三天撬动亿元订单的“精准狂欢”。从政府主导的国家级大展到民间自发的行业沙龙,从线下展馆的“面对面”到元宇宙展厅的“屏对屏”,中国展会业正以年均12%的增速,在“会展+产业”融合中孵化出万亿级生态,成为透视中国经济脉动的独特窗口。
会展行业是会议、展览及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统称,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行业通过高度聚合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市场发展和贸易撮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会展行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上游包括场馆租赁方以及展位搭建、展具租赁、票务服务、酒店预订、翻译服务等配套服务机构;中游以展览公司和展览场馆为核心,涵盖会展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负责展会整体策划与实施;下游则涉及代理合作机构、参展商和观众,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会展行业发展,如《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会展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在疫情后加速洗牌,头部企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会展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尽管受疫情影响一度下滑,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行业已进入快速恢复轨道。2023年后,国内自办展数量稳步回升,境外展也逐渐重启,其中米奥会展、新丝路会展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不断加强。根据预测,2025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7%以上。
细分来看:
自办展业务:包括境内自办展和境外自办展,拥有品牌自主权,盈利能力较强。
代理展业务:主要承担招商和承办角色,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在市场拓展方面具有灵活性。
上游主要包括会展场馆租赁方、展位搭建、展具租赁、票务管理、酒店住宿、翻译服务等配套服务商。例如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展馆,为会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由于场馆资源稀缺,议价能力较强,且通常需要长期合作协议以确保稳定性。
中游是会展行业的核心环节,由会展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构成。代表企业有振威、米奥兰特、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负责整个会展项目从策划、组织到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宣传推广、招商协调、现场管理等。此外,部分企业还提供食宿、旅游等延伸服务,提高客户粘性。
下游主要包括代理合作机构、参展企业和观众。代理机构负责招商招展,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买家参与;参展企业主要来自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房产家居、工业机械等行业,通过展会展示产品、拓展市场。此外,会展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交通、酒店、旅游等多个行业发展,形成“一带九”的产业联动效应。
当前中国会展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尾部分散”特点。政府主办或国资背景的会展机构仍占据较大份额,同时也有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崛起,如米奥会展常年位居境外自办展前列,疫情期间仍保持较强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截至2024年,全国仅有约24家具备资质的境外展会主办机构,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全球范围内,英富曼(Informa)、励展博览集团(Reed Exhibitions)等国际巨头仍然占据领先地位,其业务覆盖广、收入规模大。相比之下,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但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头部企业正加速出海布局,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会展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
自办展模式:企业自行策划并运营展会,拥有展会品牌的完整所有权,盈利来源包括展位费、赞助费、门票及衍生服务收入。代理展模式:作为第三方承办商,承接其他主办方的展会项目,收取代理费和服务费用,模型较轻,适合中小型企业切入市场。盈利方面,除基础展位租金外,会展企业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增加收入:
提供展位设计与搭建、翻译、票务等增值服务;向参展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签证协助等附加服务;组织商务考察、旅游配套等延展消费项目。数字化转型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主流,虚拟展会、云展览等形式兴起,满足远程交流与交易平台需求。智能化展馆建设:智能签到、AI导览、数据精准匹配等功能提升展会效率,推动智慧会展生态形成。国际化布局深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意愿增强,境外自办展市场需求增长显著。绿色会展理念普及:环保、低碳成为行业新风向,展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总体来看,会展行业将在多维创新与政策利好推动下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对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查询 行行查 官网,了解更多行业数据!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来源:行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