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进,女,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民政、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工作,并联系区融媒体中心、气象局等单位。
李进,女,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分管民政、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工作,并联系区融媒体中心、气象局等单位。
一、现任职务与分管领域
主要职责
- 综合协调:协助区长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统筹民政民生、农业农村、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政策落实。
- 核心分管领域:
- 民政与养老:主导医养结合模式创新,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科技转化、特色产业培育及农村基础设施升级。
- 文旅融合:整合泰山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品牌活动。
- 水利与农业:统筹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
- 广播电视:指导媒体融合发展,强化文化传播与舆论引导。
分管部门
- 区民政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
- 联系区融媒体中心、区气象局、泰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
二、重点工作与成效
(一)民政与养老服务创新
1. 医养结合模式探索
- 2025年3月视察泰安心康医院弘康颐养中心,推动“医疗+养老”无缝对接,要求完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强化食品、消防等安全管理。
- 指导建立“医康养一体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区280张养老床位,惠及空巢、失能老人群体。
2. 社会救助体系优化
- 依托区民政事务服务中心,2024年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000余人。
(二)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
1. 院地合作促产业升级
- 2025年4月推动泰山区与泰安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协议,聚焦泰山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共建科技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协调省庄镇、邱家店镇等签订镇域合作协议,推广智慧农业技术,预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
2.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2024年督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落地,整合土地流转、冷链物流等资源,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
(三)文旅融合与品牌打造
1. “四季欢歌”文化活动
- 2025年3月参与启动山东省“春季村晚”示范活动,统筹非遗市集、农产品展销,惠及群众20万人次,获评省级文旅融合典型案例。
- 持续打造“金秋艺术节”“通天街非遗市集”品牌,2024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
2. 文化遗产保护
- 2024年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带队复查古建筑、遗址98处,复查率76%,推动泰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档。
(四)水利与农村基础设施
- 河道治理:2024年督导徐家楼街道河道清淤工程,完成12公里河道疏浚,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 饮水安全: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覆盖3.2万农村居民,水质达标率100%。
---
三、区域协同发展
1. 跨部门协作
- 联合文旅、农业部门建设“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示范片区,2025年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泰山脚下生态休闲廊道。
- 协同水利、气象部门建立防汛预警机制,2024年成功应对3次强降雨,保障农田安全。
2. 城乡统筹
- 推动“工业反哺农业”,2024年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村合作社签订订单,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0万元。
---
四、工作特点
1. 一线督导机制:高频次调研民生项目,2023-2025年带队走访养老机构、乡村社区6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80余项。
2. 数据驱动决策:建立“乡村振兴数据平台”,动态监测农业产值、农村人口等指标,2024年预警并干预产业风险点15个。
3. 文化赋能治理:将非遗传承融入基层治理,如组织社区开展柳子戏展演、泰山皮影戏进校园活动。
---
五、社会评价
- 2024年获评“泰安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其推动的“院地合作”模式在全市推广。
- 在2025年泰山区“两会”上,其分管的文旅工作获人大代表满意度测评93分,位居全区前列。
---
六、发展规划(2025-2027)
1. 目标定位:争创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区。
2. 重点任务:
- 实施“泰山文化传承三年行动”,建设泰山非遗工坊集群。
- 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实现居家养老紧急呼叫全覆盖。
- 深化与农科院合作,打造泰山茶产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
---
来源:藻类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