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护理边界!漳州这个护理团队开辟出了新服务,用多种方式诠释职业温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4:49 1

摘要:在传统认知中,护士的“主战场”局限于病房、手术室和急诊室。然而,在漳州市第二医院里,活跃着一支别具一格的护理团队,她们开辟了护士的“第二战场”,用镜头将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用闽南话传递温情服务,用叙事护理触及患者内心。

在传统认知中,护士的“主战场”局限于病房、手术室和急诊室。然而,在漳州市第二医院里,活跃着一支别具一格的护理团队,她们开辟了护士的“第二战场”,用镜头将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用闽南话传递温情服务,用叙事护理触及患者内心。

自2022年始,在护理部的积极推动下,这支护理团队携手医院宣传科,全力投入到医院健康科普工作之中。

截至目前,她们精心制作并发布了近50科普视频、196篇科普文章,还成功打造出“叙事护理”“闽南语听病讲古”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专栏。

她们将专业的护理技术与温暖的人文关怀深度融合,让知识传递有温度,让护理服务有内涵,全方位展现了护理专业的多元价值。

“心灵捕手”邱艺惠:叙事护理下的生命对白

清晨,肿瘤科病房的消毒水味还未散尽,肿瘤科护士长邱艺惠就已端着病历本开始查房。她看到因食管癌和喉癌无法发声的老陈,正用变形的手指在儿童写字板上缓缓写下几个字:“想孙子了……买玩具……”。

“小宝昨天还画了幅会飞的爷爷呢。”邱艺惠俯身轻读,顺手把老陈手边的温水杯往床头推了推,“等您出院,咱们一起教他叠纸飞机好不好?”老陈的眼睛泛起泪光,在写字板上重重画下一个对勾。

这是邱艺惠践行“叙事护理”的寻常一天,也是她用倾听与对话,为患者点亮生命微光的第六年。

△邱艺惠为患者颁发自己制作的奖状,鼓励他勇敢战胜病魔。

2019年,护理部主任康瑞贞受中国叙事护理开拓者李春教授的启发,将“叙事护理”的火种引入漳州市第二医院,通过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其找到生命中的闪光点,建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作为医院叙事护理的首批实践者,邱艺惠的困惑直白而现实:“让输液泵正常运转,检查雾化器有没有故障,这才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吧?”

转变发生在一次深夜查房。一名喉癌患者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在抢救过程中,邱艺惠上前跪在床边进行压迫止血,她突然想起患者焦虑的原因是女儿处于叛逆期,总和他吵架。

于是,她赶紧让患者的妻子宽慰道:“女儿已经长大,我也会照顾好我们的爸妈!”。同时,也告诉患者不要害怕,医护人员都在努力抢救,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监护仪的警报声里,患者攥着妻子的手渐渐松开。

邱艺惠后来在该案例的叙事护理中写道:“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护理不是冰冷的操作规程,而是用语言为患者搭一座桥,让他们能带着尊严跨越生死。”

如今,漳州市第二医院每年都会举办叙事护理分享会,将“叙事护理”从理论概念变成可触摸的温暖实践。没有华丽的口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清晨查房时的一句问候、抢救室里的一段承诺、深夜台灯下整理的一页页手稿。“婴语助手”黄燕丽:用科普编织护婴知识网

凌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黄燕丽和平常一样在新生儿科(NICU)值班。突然,急诊室来电称,一对新手爸妈抱着一名5个多月大的婴儿求救:“求你们救救我的宝宝,一眨眼的功夫就这样了……”

黄燕丽立即赶到现场,只见宝宝已经咳出鲜血、四肢冰冷。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宝宝的生命。

安抚家属情绪后,她了解到,家长将冲泡好的奶粉让宝宝独自饮用,宝宝呛奶后他们未能及时察觉,最终因剧烈呛咳引发肺出血,导致窒息而亡。

“宝宝被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了……”下班后,黄燕丽的心情依然沉重,她下定决心,必须要让更多宝爸宝妈了解呛奶的相关知识。

于是她立刻与从事IT行业的丈夫商量,共同制作了5分钟动画科普短视频《新生儿呛奶小知识》。这部作品在漳州市首届(2024)医学科普创作大赛(视频类)中荣获三等奖。

为了扩大传播面,黄燕丽又精心制作了图文科普内容,发布在漳州市第二医院公众号上,这篇文章同时获得了2024“健康中国”(福建)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三等奖。

“每一条视频、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黄燕丽的创作激情被点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早产儿家庭护理、蒙被综合征预防……她的科普创作来源于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此外,身边朋友常就宝宝肚脐有黏黏的液体流出、晚上爱哭不睡觉、反复的溢奶等问题向她咨询,这些问题也都成为了她的创作灵感。

“翻译官”钟巧云:闽南乡音让健康科普“接地气”

“阿公你是哪里痛?”

“我心肝头砸砸(胸闷)!”

……

自幼痴迷歌仔戏的内科护士钟巧云,工作之余常在抖音发布戏曲对唱视频。

她发现许多本地的阿公阿嬷听不懂健康宣讲视频中的普通话,于是便想结合自己的业余爱好,创作方言健康科普视频。

钟巧云介绍,第一支视频诞生于疫情期间,很多感冒患者不会俯卧位通气,呼吸困难,有些护士不会闽南语,无法与患者更好地沟通。护理部找到她,一起制作了《俯卧位通气》闽南语科普视频,边演示边用闽南语讲解,忙不过来的时候,患者自己看了也能跟着学会,反响很好。

此后,她与科室的医生合作,针对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等慢病患者,围绕饮食管理、季节变化时的病情监测及日常防护等内容,陆续拍摄“听病讲古”系列闽南语科普视频。

“吃完三餐后胰岛素泵用量要提高多少?”“撤掉泵之后是否要注射胰岛素?”等针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难题,钟巧云还拍摄了闽南语版胰岛素注射视频,制成二维码供患者及家属扫码学习,同时发布到患者微信群,方便他们随时回看。

“医疗术语的闽南语大多来源于患者的描述,有些实在翻译不了的,我会和家人一起琢磨怎么翻译更好。”钟巧云的备忘录中,“心肝头砸砸”对应着“胸闷”;“头壳重甸甸”对应着“头晕”。她的翻译不追求信雅达,只有患者能听懂的大白话。

这支护理团队

曾在2024“健康中国”(福建)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漳州首届医学科普创作大赛

漳州市感染防控微视频大赛

漳州市护理学会急救科普展演等

比赛中获奖

在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

是护士们牺牲大量业余时间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

“拼技术我们不如三甲医院,但拼服务,我们能创造独一无二的温度。”护理部主任康瑞贞表示,对医院而言,自媒体是品牌温度的载体。

通过叙事护理展现人文关怀、通过“闽南语科普”筑牢地域纽带、通过医患间形成的“创作-反馈-优化”良性循环,实打实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对护士而言,自媒体是职业价值的延伸,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普惠知识,让专业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守护生命;

对患者而言,自媒体是触手可及的“健康助手”,让健康管理从 “院中依赖”变为“院外自主”,真正实现了“把健康知识送到百姓心坎里”。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