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7 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以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揭开 1949 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篇章。1949 年 7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石家庄成功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日报》连续 9 天 12 篇报道盛赞其为 “全国实
5 月 7 日,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以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揭开 1949 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篇章。1949 年 7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石家庄成功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日报》连续 9 天 12 篇报道盛赞其为 “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这场盛会自此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走进陈列馆,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的百年历程在时光长廊中铺展。从大革命时期工农代表会议,到土地革命时期工农兵苏维埃,再到抗战 “三三制” 政权及解放战争时期制度创新,民主实践在党的引领下持续深化。1947 年石家庄解放后成为政权建设试验田,展柜中《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原件尤为瞩目,毛泽东同志 “引起全党注意” 的批示与刘少奇同志对召开人代会的具体规划,彰显党对民主政权建设的科学谋划。
展览通过大量历史照片与实物,鲜活还原首届人代会场景。工人们在机器旁填写选票、农民于田间热议候选人、市民有序排队投票,74% 的超高选民参选率在当时堪称奇迹。更令人震撼的是,所有候选人包括党政领导均需公开竞选,时任市长刘秀峰 “担心党员当选过多” 的表态,尽显共产党人的民主胸怀。
陈列展从四大维度诠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从会议筹备到召开,临时党组的工作笔记完整记录民主实践轨迹;普选制创举中,11.9 万选民、160 名各阶层代表,配合《选举刘秀峰》曲谱等实物,展现民众参政热情;民主决策环节,481 件提案形成 13 类决议,大街小巷的 “大喇叭直播” 让市民直呼 “真民主”;民主选举政府时,提名竞选、无记名投票产生的 25 名委员广泛代表各界,刘秀峰 “为人民当长工” 的承诺至今振聋发聩。
“历史回声” 展区收录亲历者回忆,道出人民民主真谛。新时代展厅数据对比更显民主发展脉络:从 1949 年 5619 名党员到如今超 50 万党员,从 13 项决议到数百件代表建议,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此次观展引发深刻启示:坚守人民民主政治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创新民主实践形式,从 “大喇叭直播” 到 “数字人大”,让民主与时俱进;推动制度守正创新,传承首届人代会经验,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生机。这座承载民主记忆的陈列馆,正以历史之名,激励新时代人大工作者续写人民民主新华章。
来源:公民与法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