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开封市鼓楼区州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马路办公”机制,将改造工程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赋能”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实现了从“破旧乱”到“和美新”的蝶变。
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党国萍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开封市鼓楼区州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马路办公”机制,将改造工程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赋能”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实现了从“破旧乱”到“和美新”的蝶变。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改造动能
街道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嵌入改造一线。在滨湖小区背街小巷改造中,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旧改专班,社区党总支联合施工方、居民代表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每日例会+现场调度”模式,实时解决改造难题,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党员发挥“人头熟、情况明”优势,深入居民家中征集意见。在西坡南街5号院改造中,社区书记带领施工方现场勘察路面缓坡问题,党员骨干逐户解释政策,成功化解居民疑虑,推动项目落地。通过“党员带头拆违建”“党员监督施工质量”等行动,形成“党员带动一片、群众参与一片”的共治氛围。
马路办公:一线破题提升改造效能
问题发现在一线,决策优化在街巷。街道将“办公室”搬到马路上,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巡查改造现场。针对滨湖小区背街墙体老化问题,街道党工委书记现场办公,结合居民建议,制定“修复+彩绘+绿化”综合方案,将单调墙面变为以“孝老爱亲”“邻里互助”为主题,融入卡通元素与本土文化符号,既美化环境又传递文明理念,传播文明家风的“文化长廊”,成为居民拍照打卡的“网红墙”。资源整合在基层,服务延伸到家门。街道整合城管、住建、物业等多部门资源,实现问题即时响应。在汛期前对老旧危房开展联合排查,设立警示标志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居民安全。同时,针对改造后的管理难题,引入“物业+社工”服务模式,建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长效机制。
共建共享:多元协同缔造幸福家园
街道推行“三上三下”机制(即“三次公示方案、三次征询居民意见”),确保居民深度参与改造决策,确保居民全程参与改造,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在内顺城路20号院小区改造中,社区党委通过公示方案,吸纳居民建议,成功为群众增设了小区大门、监控、电动车棚等设施,精准满足群众的需求。在较为成熟的小区改造开始就积极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协助开展改造工作,通过社会力量联动,建立“红色物业服务站”,配备党员管家,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构建治理共同体,持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实现“改造一片、管好一片”。
旧改工作开展以来,州桥街道通过党建引领与“马路办公”机制,累计完成10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9402余户居民,塑造了2条特色街巷。未来,州桥街道将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为城市更新贡献更多“州桥样本”。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