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开启了划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能源方面的转移,在智能化方面,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启了领跑。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在智能化时代,L3级的辅助驾驶何时能到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开启了划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能源方面的转移,在智能化方面,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启了领跑。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在智能化时代,L3级的辅助驾驶何时能到来。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辅助驾驶。车辆的辅助驾驶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分别为感知层、决策层与执行层。
感知层即通过多种传感器融合,实现环境的精准感知。如在极端天气下对于道路、行人、车辆的感知与辨别。
决策层则是依赖高算力芯片和AI算法模型,判断车辆的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
执行层就是在辅助驾驶中车辆的具体动作,例如刹车、加速、减速等。
整个辅助驾驶的技术趋势为车路云一体化和端到端大模型。简单来说,车路云一体化就是通过智慧道路和云端数据实施交互,弥补单车智能的局限性;而端到端大模型就是减少传统算法的冗余环节,提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辅助驾驶效率。
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L3级辅助驾驶的元年,在技术和政策方面都有能够实现L3级辅助驾驶的苗头。
技术层面,不少车企都开始了技术突破。首先就是在辅助驾驶方面有着不错能力的华为。在4月22日在央视的直播中,华为车BU CEO靳玉志宣布,华为乾崑正式发布ADS 4系统,并推出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
其次就是宝马。宝马的L3级自动驾驶也是首个符合联合国UN ECE R157 ALKS法规,并成功在中国高/快速路上进行测试的产品。
此外,小鹏、广汽、理想等车企都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支持城市L3的车型。
不光是车企发力,政策方面也在努力跟进。工信部有条件批准L3准入,北京、上海等地开放测试牌照,但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向车企仍需法律配套。
现如今,L3级辅助驾驶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分别为极端天气、责任界定和成本难题。
在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沙尘暴等)和复杂博弈场景中,仍需人工接管,系统的可靠性待验证。
在责任界定方面,事故的责任划分尚未统一。例如事故前全程辅助驾驶的责任认定、在事故前人为接管的责任认定等,都有一定的争议性。
另外,L3级辅助驾驶的硬件成本占比超30%,技术下沉至20万元以下市场需技术突破。
问界M9。作为鸿蒙智行旗下的旗舰SUV,问界M9搭载了ADS 3.0智驾系统,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状况下,达成了从“识别障碍物”到“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
阿维塔07。作为中型SUV,阿维塔07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配备192线激光雷达和27颗智驾传感器。能够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小鹏P7+。凭借其超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该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周边环境,为驾驶者提供全方位的驾驶辅助。
2025年,L3级辅助驾驶的“有限落地”或成为行业分水岭——它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试金石,也是车企责任意识和社会信任的起点。正如小鹏汽车何小鹏所言:“没有顶级智驾能力的车企将面临淘汰。”
来源:咱得有辆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