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3000亿,把渤海的水引入新疆,再造18亿亩良田可行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7:03 1

摘要:新疆严重缺水,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资料,新疆有90%的城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土地。这造成这里面积虽大,但能利用的土地却很少。而和它纬度相似的渤海,海水是我国盐度最低的海域,含盐量仅有3%。如果能把渤海的水送过去,那新疆不就有水了吗?

花3000亿把渤海的水引到新疆,届时新疆荒漠变绿洲,这项工程靠谱吗?渤海的水是咸水,引过去又能干什么呢?

新疆严重缺水,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资料,新疆有90%的城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土地。这造成这里面积虽大,但能利用的土地却很少。而和它纬度相似的渤海,海水是我国盐度最低的海域,含盐量仅有3%。如果能把渤海的水送过去,那新疆不就有水了吗?

于是2010年,一场学术峰会上,引渤入疆工程正式亮相。当时共设计了两条路线,第一条是引渤海水,通过管道向西运输约500公里,运到内蒙古的黄旗海。然后利用地形落差,让水流向罗布泊,最后再将水送到吐鲁番盆地。全程3200公里,会穿过中国七大沙漠。

第二条则是来到内蒙古东南部之后,就可以沿着内蒙古边界草原,利用地势落差一路来到新疆,通过三条分水渠将水送到整个新疆。这条路线更长,需要5000公里。

方案一经提出就遭到众多质疑:海水是咸水,引过来有什么用呢?其实引渤入疆的主要目的,不是提供生活用水,而是固沙治旱、改造沙漠生态。

海水到了沙漠就会大量蒸发,蒸发的水会进入水循环系统,增加新疆的降雨量。同时在海水组成的湿地附近,还能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彻底改变新疆的环境和气候。

如果当地人需要,还可以发展盐业与海产养殖业,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这么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但是真的能实现吗?

其实不止我们疑惑,连工程专家们自己都争了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指出,降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水汽、气流上升和凝结核。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当地云层中的凝结核极少,经常要人工播撒才能降雨。而像阿勒泰这样的地区,新疆还有许多,因此水汽蒸发不一定就会降雨。

其次就是海水盐分问题。新疆有四分之一的土地,都饱受盐碱灾害。盐碱土地会破坏土壤结构,严重时造成寸草不生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发展盐业进行分担,但按照方案里提到的每年引调1000亿吨海水计算,一年就有30亿吨盐。而全球的工业和食用盐消耗总量才2.5亿吨,这些用不掉的盐,反而会破坏新疆的生态。

既然如此就有人想到,将海水淡化之后再送到新疆,不仅能改善新疆生态,还能解决生活用水不是更好吗?但这种想法忽略了费用问题,且不说工程的3000亿元预估造价,都够修两条南水北调线路了,就说海水淡化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海水淡化需要电力驱动,根据目前的发电价格看,淡化的成本普遍在每吨4-5元,经过长途运输最后卖到新疆至少要8元一吨。而现在新疆的灌溉用水才5毛一吨,这样的价格没几个人能用得起。为了改善新疆才设计的工程,最后提高了生活成本,反而本末倒置了。

不过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用电成本近乎为零,到时候引渤入疆或许真能实现。

参考资料:

1. “引渤入新”首倡者称恢复西北湿地需100年——中国经济周刊

2. 新疆研讨调渤海海水经内蒙古入疆——新疆日报

3. 中国工程院专家称“引渤入疆”不可行——科学时报

4. 合理开发利用阿尔泰山空中云水资源的探讨——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来源:挖个脑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