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山深处,一场“玩具造富”的产业故事正在万源市悄然上演。曾因山高路远而发展滞后的乡村,如今被缝纫机的“哒哒”声唤醒——从铁矿镇的生产车间到古东关街道的社区工坊,毛绒玩具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巴山深处,一场“玩具造富”的产业故事正在万源市悄然上演。曾因山高路远而发展滞后的乡村,如今被缝纫机的“哒哒”声唤醒——从铁矿镇的生产车间到古东关街道的社区工坊,毛绒玩具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达州市万源已建成26个玩具加工厂,遍及铁矿镇、白沙镇、草坝镇等16个乡镇(街道),带动26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端起了“玩具饭碗”,实现人均年收入3万元。
一串串数字背后,一针一线之间,不仅藏着山区县域经济突围的密码,更编织出共同富裕的新图景,跃动着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缝纫机奏响家门口的致富曲
走进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合之美玩具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组装、包装各类玩具,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家今年刚落户的玩具厂,如今已成为万源城区的“就业明星企业”。
鹰背镇玩具加工厂。
在万源市招商引资和“村村有岗”政策的精准布局下,古东关街道已成功引入多家毛绒玩具厂,不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更直接带动城区近300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成为托起群众“稳稳幸福”的民生工程。
玩具厂的落户,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辖区居民,每个生产车间都活跃着本地居民的身影。庙沟河社区居民王大姐此前因照顾家中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她成了玩具厂的质检员:“走路上班只要10分钟,月薪3000余元,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这日子有奔头。”
据统计,在古东关街道各家毛绒玩具厂,像王大姐这样的本地员工占到了工厂总人数的95%,其中还包括20余名脱贫群众。工厂与社区的深度融合,让“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迎刃而解,更让“留守家庭”的增收困境找到破题之钥。
这一惠民图景同样在万源市铁矿镇南门社区生动上演。在当地的和誉玩具公司生产车间,30余名工人正伏案操作缝纫设备,工位旁的成品筐里堆满憨态可掬的卡通玩偶。这些玩具在万源市生产完成后,主要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作为铁矿镇重点引进的企业,和誉玩具有限公司年订单量超5000单,单笔订单产值约5万元,稳定的生产需求也为当地持续提供着就业岗位。
从城区到乡镇,万源市通过“社区工厂+乡村车间”,让群众真正实现“放下锄头进车间,拿起针线变技工”。这种“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模式,不仅破解了山区群众增收难题,更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金牌服务护航企业扬帆前行
从2024年9月第一个玩具生产项目落地,到如今玩具加工厂遍地开花,是万源市从要素保障、项目服务、用工招聘等方面大力培育毛绒玩具产业发展的结果,更是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的精准施策。
合之美玩具公司生产车间。
“多亏街道帮忙找场地、跑手续,我们才能这么快投产!”合之美玩具厂负责人段铭感慨道。从企业选址开始,古东关街道便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摸排辖区内闲置厂房资源,帮助企业快速确定生产场地。“我们自己找不知道要多久,幸好有街道主动帮忙。”
与此同时,古东关街道工作人员还全程协助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协调水务、电力部门加急开通水电,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提交材料后,街道工作人员全程代办,三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鸿源玩具厂负责人方传美提及审批效率时连连称赞。
政府的服务不止于“扶上马”,更注重“送一程”。针对玩具产业用工密集的特点,为了让员工安心投入生产,古东关街道办事处主任田田表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民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针对企业拓展市场的需求,对接人力、物流、托育等资源,真正实现‘企业成长、群众受益’的双赢。”
在铁矿镇,当地工作人员定期来到和誉玩具公司,主动开展助企纾困活动,现场收集企业诉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镇政府不仅为企业协调开通了动力用电,还帮助企业寻找生产厂房和场地。针对企业的用工缺口,当地还协调开展招聘活动和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持续向企业输送熟练工人。
万源市以“店小二”般的服务精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企业只需专注生产,政府负责扫清障碍;群众只需迈出家门,岗位早已送到眼前。这种“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
从“代工基地”迈向“产业高地”
不仅要从无到有,还要从有到优。在万源市玩具产业的长远蓝图上,当地谋划以主动突围之势,推动毛绒玩具产业从单一环节向全链条整合升级,让万源市从毛绒玩具“代工基地”逐步升级为“产业高地”。
当前,万源市毛绒玩具产业主要以缝制加工环节为主。当地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招引原材料加工、设计研发、印花刺绣等上下游企业入驻,逐步构建“纺纱—织布—印花—裁剪—缝制—包装—销售”的完整链条,推动各个生产环节降本增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安康新美泰玩具有限公司白沙分厂。
与此同时,玩具产业创新战略也有了方向。一方面,鼓励玩具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和检测设备,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引导玩具企业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玩具产品,抢占市场差异化赛道,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
在市场营销层面,号召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促销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通过精美的产品装扮、新颖的促销方式、亲切的服务态度等,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品牌吸引力,从而带动销售额的持续增长,让“万源玩具”走进千家万户。
按照规划,万源市今年将继续新增村级玩具厂20个,明年总规模扩展至60个,形成覆盖更广的网格化生产体系。同时,在未来3至5年,实现毛绒玩具产业链全域发展,推动当地毛绒玩具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创造4万个就业岗位。
当毛绒玩具从山坳车间走向世界货架,万源市用一根针穿起了民生福祉,用一条线牵动了产业振兴。在这里,“留守”变为“守业”,“候鸟”化作“归雁”,一幅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正在渐次展开。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