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母亲节”为纽带,创新推出“以爱为名·感恩有你”家庭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通过艺术疗愈、亲子互动与专业咨询的深度融合,为15组家庭搭建起情感联结与心理支持的双重桥梁。
华西社区报记者 程玥 中心供图
5月10日,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母亲节”为纽带,创新推出“以爱为名·感恩有你”家庭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通过艺术疗愈、亲子互动与专业咨询的深度融合,为15组家庭搭建起情感联结与心理支持的双重桥梁。
创意疗愈:非语言沟通打破亲子“心墙”
活动以“以爱之名”肖像画创作拉开序幕。母亲们静坐于亚克力板后,孩子们以彩笔勾勒母亲轮廓。9岁的小浩将母亲的卷发画成“波浪”,却在描绘眼睛时突然停笔,转身抱住母亲哽咽:“妈妈的皱纹是星星的痕迹。”心理咨询师指出,超过七成母亲在看到画作时流露惊讶与感动——孩子眼中的母亲形象远比成人自认为的更温暖、更包容。这种非语言表达方式有效打破了亲子沟通的“单向度”,让“我爱你”不再隐于日常琐碎,而是以具象化的艺术形式直抵人心。
活动现场,阳光洒在小花园里,7岁的小辰正踮着脚尖,用粉色扭扭棒缠绕成一朵小花。她将花黏在书签上,又歪歪扭扭地写下:“妈妈,你生气的时候也漂亮。”一旁的母亲接过书签,眼眶微微发红。“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母亲节礼物。”
专业赋能:节庆场景注入心理健康“强心剂”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手册发放台前排起长队,心理咨询师发现,家长咨询的核心问题高度集中:“如何平衡工作压力与亲子陪伴?”针对这一痛点,活动特别设计肢体互动游戏,帮助家庭成员在笑声中释放情绪、重建联结。这种将专业心理服务嵌入节庆场景的创新模式,既降低了居民对心理咨询的“心理门槛”,又让心理健康服务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不是在策划一场节日庆典,而是在播种心理健康的种子。”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活动以“母亲节”为切口,通过创意互动挖掘家庭情感需求,搭建长期心理支持的入口。
活动尾声,摄影师定格的亲子拥抱画面中,母亲们含泪的微笑与孩子们沾满颜料的双手,恰是这场“心理疗愈实验”的生动注脚——当艺术疗愈、专业服务与社区关怀相遇,家庭心理健康的“方程式”便有了具象解法。
据悉,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融合服务模式,未来计划推出系列活动,以基层卫生服务为支点,撬动高新心理健康素养提升。
来源:民生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