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与法西斯协约国正式形成政治军事对立集团。从这时起,经历漫长冷战时期直至今天,世界军火市场,都是政治因素主宰,对立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是不可能有军火交易的,尤其是核心军事装备。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北约国家就绝不会向俄罗斯出售武
关于中国军事装备外贸成绩不如人意问题,流行观点是“未经实战检验”。
其实,未经实战检验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这都是美西方为掩盖将军火销售与政治因素捆绑,别有用心编造出来的话术。
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与法西斯协约国正式形成政治军事对立集团。从这时起,经历漫长冷战时期直至今天,世界军火市场,都是政治因素主宰,对立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是不可能有军火交易的,尤其是核心军事装备。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北约国家就绝不会向俄罗斯出售武器,一般武器都不行,更别说高端军事装备。
对不在政治军事集团之间选边站队的国家,出售军火要视其利用价值。最明显例子就是印度,美国和前苏联出于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目的,都愿意向印度出售武器,这个传统沿袭至今。
美国从新中国成立起,迄今一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期间出于共同对抗前苏联的目的,曾短暂向中国出售一般性武器。而前苏联曾大规模向中国出售武器,因为那是“中苏同盟”时期,后来和现在是“背靠背伙伴”。美苏与中国不同盟不伙伴不友好时期,都是没有军火交易的。
所以,检验军火生意好不好,实战不是唯一标准。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苏27系列战机、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时,这些武器都没参与过实战。最近的例子是美国向他的同盟国销售F-35,也没有参加过实战。而F-35并不向同盟以外的国家销售,例如印度砸钱也买不到,这就是政治。
特殊时期,政治同盟之间甚至可以无偿不要钱,或者成本价向盟友提供武器。例如前苏联向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向越南祖国解放战争即抗美战争,和冷战时期中国无偿援助阿尔巴尼亚,都是如此。都是政治因素第一。
中国外交走“不结盟、不对抗”之路,“不结盟”就限制了自家武器销售圈。实战不实战,销售对象都在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势力圈子之外,实战检验再好的武器,也卖不进人家势力范围之内。这两大势力将军火市场基本分割完毕,势力范围之外,已经基本没有大买主。
中国的巴铁,算不得盟友,因为地缘政治需要成为“铁友”关系,更因为有印度因素,巴铁好歹多买点中国军火。其实巴铁如果能买到压制印军的美国军火,也不愿意买中国军火。毕竟美国威风凛凛,中国慈眉善目,巴铁有个膀大腰圆的靠山,可能对抗印度胆气更足些。
亚洲国家是我们近邻,有几个敢成体系买中国武器,公开站队中国开罪美国?朝鲜有需要,可是没钱,我们顾及中韩关系,也不会去卖,也是政治问题。而南美洲更没有胆量开罪美国,阿根廷折腾考察歼10好几年,终究还是抛开了中国武器。
现在只有中东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加上美俄控制力度减弱,中国真要打开这个市场,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一个埃及采购歼10的信息满天飞舞,种种苗头显示埃及跃跃欲试,可现在也没有落地。“落袋为安”,埃及付了定金才算数。
还有买了中国红旗9防空武器的塞尔维亚。前些年北约把南联盟炸得一塌糊涂,塞尔维亚还是愿意在北约与中俄之间搞平衡。红旗9买中国的,战机买法国的。他为什么不买价廉物美又可以共享数据链的中国歼10A?还是地缘政治因素决定。他不搞好与欧洲国家关系,想加入欧盟,门都没有!
凡是中国武器买一点儿,北约武器买一点儿的国家,都是不愿在政治上选边站队的国家。两边下注,都不得罪,都和平友好。
所以,在中国可以一锤定音成为世界超强之前,中国的军火生意,注定不好做。
中国的“不对抗”外交政策,至少不会树死敌,这为左右逢源提供了基础。加上俄罗斯军武科技发展势弱,中国赶超美国势头强劲,三项因素迭加,中国只能慢慢开辟军火市场。
一场印巴冲突,虽然中国武器大放异彩,因此就认为武器订单滚滚而来,是不切实际的。军火贸易,考量的因素太多,首先是政治因素。只有政治问题解决了,实战检验才可以成为决定因素。
来源:思语28711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