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师范是民办教师神往的地方

摘要:凤翔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的名校。百余年来,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被誉为"西府教师"的摇篮,为宝鸡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凤翔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的名校。百余年来,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被誉为"西府教师"的摇篮,为宝鸡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年前,在民办教师的心目中,凤翔师范就是神往的地方。民办教师在凤翔师范系统学习教育知识和内容,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随之,待遇也会提高。

在那人才极缺和知识匮乏的年代,我18岁那年走出高中校园。19岁就迈入神圣的教育殿堂,在小学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努力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去开启学生的聪明与智慧,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稚嫩的童心,用良好的教师形象吸引启迪学生,用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亲和学生,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自豪,父母高兴,兄弟姐妹脸上常洋溢着笑容。作为一名教师,时刻听从党召唤。20岁那年,我被组织上调入全镇最偏僻的一所高塬小学任教。这所学校非常简陋:没有房子,也没有围墙,只有几孔土窑洞。学校的前面是条大沟,侧面是个深渊。学生的课桌全是土坯砌成的,桌面用混凝土抹平。凳子是把一根根圆木从中间划开,板面向上,凸面向下,两头栽个桩,把板面钉在桩上。窑洞前面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副木制的简易篮球架孤零零的站着,透露出一丝凄凉。

校长将我安排住在教室隔壁的土窑洞里。入夜,秋风吹着门外的树木,发出呜呜的响声,宛如附近乱坟岗中鬼魅的哭泣。雨夜,豆大的雨点敲打着门窗,好象听到深谷中野兽的吼叫,使我久久不能入睡。黑夜,当我入睡后,窜在睑上的老鼠把我惊醒时,使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校长说,你年轻,又有知识,就代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吧。我没有推辞,便踊跃地接受了任务。

一天深夜,突然校园火光冲天,我披衣快速下床,出门去救火。谁知打开门一看,全是本村或外村的老太婆。她们点燃蜡烛,焚香烧纸。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经打听才知道,那天是八婆庙会。我们学校就设在八婆庙宇内。在打倒牛鬼蛇神的那个年代里,老人们只能在深夜里隐蔽活动。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校园里到处都是焚烧过的纸灰。我怕对学生有影响,拿起扫帚很快清扫完毕。

在生活上,村干部对我很关心。高塬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工作不到两个月,我就患上关节炎,两膝盖疼痛难忍,行走不便。村干部知道后,选派了村子里的能工巧匠,给我独自一人盘了个土炕,大队农场的麦草垛子供我烧炕之用。从此,我坐在热炕上备课,批改作业。

在高塬工作,生活用水特别困难。校园内有一口窖,天下雨时,我将宽畅的校园打扫干净,用铁锨修好流淌雨水的小渠,把雨水引入窖里。第二天就取水做饭、洗脸。有一次,我洗脸时,将水倒进脸盆,看见脸盆内有许多红红的小虫子在蠕动。我忙问当地老人,他们说窖水就是那样,沉淀一段时间发酵后,就能饮用。每下一场雨,窖里收积的雨水只能吃一两个月。

那年入冬以来,已有两个多月天没有下雨。一天,窖里没水了,我无法生活,暂时到学校隔壁的村民家里取水做饭。但第三次取水时,村民却说:“我家窖里的水也不多了,你们另想办法吧!”当时正好冬灌,村干部派人将冯家山水库冬灌小麦的水引入学校园内的窖里,沉淀一夜,第二天就用水做饭。饭后约摸十分钟,只听见我的肚子咕咕直响,胀得难受。我认为自己患了一种怪病,急忙到村医疗站找医生。医生说:“是窖水没发酵过,用它做饭,吃了就起胀。”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去镇上开会,内容是安排体育比赛的有关事宜。会议结束后已是18点多了。我徒步15里路,行至高塬下,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便在高塬下的一个小商店里购买了一把手电,沿着高坡上崎岖小路拨草而行。行至半坡上的那块坟地时,突然手电灯泡一闪,怎么也不发光了,凄厉的猫头鹰在头顶的树枝上叫声不止,我毛骨悚然,心里恐惶极了。我硬着头皮摸黑拨草爬行,到了学校已是10点多了,浑身上下全被冷汗浸透。

那时的民办教师,一个月只领3元钱的补助费,其余由生产队一年计2800个劳动工分,同社员们一起参加年终决算,进行分红。当时,10个劳动工分为一个劳动工日,一个劳动工日0.73元,在我们当地还算不错。虽然民办教师生活比较清贫,但我凭着满腔激情,一颗红心,去干工作,去努力奋斗,心里感到自在,也很坦然。从此,我为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0岁那年7月,我被共青团常兴人民公社委员会授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21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2岁那年,担任小学校长,给学生们教语文、数学、自然常识、音乐、体育、手工劳动等课程,一周21节课,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藏在贝壳里的珍珠,而打开贝壳让珍珠发亮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钻研业务,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尽职尽责给学生传授知识,所带小学毕业班语文成绩连年夺魁。我所在的小学没有一位公办教师,年终也没有什么待遇。28岁那年,被眉县教育局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32岁那年,调入常兴中学任教,教两个班的语文,担任一个班主任,一周十二节课,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当时,一月工资60元,第一学年结束时,学校给每位老师发放一张饭桌,两把凳子。我心里乐滋滋的,在中学干一年的待遇比在小学干十年的待遇都好。我越干越带劲,越教越爱教。但每月发工资签字时,民办教师一月60元,而公办教师一月186元。我们与公办教师工作量一样,而工资却是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加上自己知识匮乏,在中学工作感到很吃力,根据国家政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于1991年7月,以全县民教考生语文成绩第一名考入陕西省凤翔师范“民教班”。

凤翔师范是民办教师神往的地方。这个神往的地方,当时设在宝鸡市温家寨凤翔师范教学点。入学时,我已是30开外的人了。但从这里毕业,就可以做名正言顺的公办教师,值得庆贺。然而,对于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却忧心忡忡。报到前一天,我仍疑虑重重:全家5口人,3口人上学,经济负担很重。加之,七旬老母需要人伺候,5亩农田需要耕耘,这沉重的担子,瘦弱而又单薄的妻子能担当起吗?不如放弃这次机会,同妻子一块挑起家务担子,等待国家给民办教师“齐步走”的政策。

我把这一想法告诉妻子,妻子脸色骤变,含泪说:“我为你考学,大忙天麦子不让你割一把,禾苗不让你锄一棵,腾出时间让你复习功课。今天你终于考上了,我感到特别高兴,可你现在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嫌……”

“别说了,你的心思我知道,你放心地走吧!到校后安心学习,家里一切有我呢!”

我不觉向妻子投去敬佩的目光,便振作了精神,收拾好了行装,告别了父老乡亲,踏上了新的征程,奔向神往的地方——凤翔师范。

入学后,我被编排到一班,任班长。班主任是一位心底善良、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柔中有刚的女教师——李金玲。我们班最小的年龄27岁,是陇县小妹阎月贤,还没出阁呢!最大的年龄38岁,是岐山大姐黄乖会,她入校时,跟女儿一起考上“状元”。学员们不交学费,国家给每个学员每月补助38.5元生活费。入学当天正逢中秋节,晚自习时,学校发给每个学员两块月饼,要求各班召开中秋联谊会。会上学员们各自介绍,相互了解,畅谈入学感受。宝鸡县学员马英在铺设架子床被褥时,头碰在房梁上,流出鲜血来。他在会上发言说:“我们不该汇集在这里。因为我们把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国家应该无条件地给我们转正。”他的发言引起班主任的注意。他是一位逆向思维的人,学员们听了后虽然目瞪口呆,但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随之送给他一片掌声。

每当在周末黄金时间里,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学员平日里不能做的事,只能等待周末去做。星期六上午放学后,大家匆匆忙忙赶车上路,回家去处理一周所堆积的家务农活,与妻子儿女团聚,给老人尽孝,替爱人“将功折罪”。为了争取时间,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有的坐火车,还有的特殊学员有小轿车接送。虽然匆忙,但我们心里愉快爽朗。

可是还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的同桌麟游学员吴振禄,周末在返校途中,乘坐市区1路公交车时,遇到3名歹徒,满脸横肉,猴儿相,留着长发,披着一身黄皮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拿匕首,对准吴振禄的胸前和腰部,将他仅有的从家里带来的还带着体温的100元生活费和一块手表劫持一空。

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召开典礼会。会上老学员要致欢迎词。次年在典礼会上我代表老学员致欢迎词,其内容如下:

新学员们: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老学员向新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这金风万里遍地红、五谷丰登处处香的季节里,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新学员们,你们告别了民办教师的生涯,告别了故乡,告别了父老乡亲、妻子儿女,来到了神往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也拉开了师范生活的帷幕。

新学员们,在这里虽然没有霓虹灯的闪烁,没有豪华别致的优雅环境,却有着学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着班主任宽宏温暖的情谊,有着老师们严谨的科学教导,有着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赤诚之情,来到这样一个群体,无疑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豪。

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师范,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是一个转折点,不是拼搏的彼岸、前进的终点,而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这里虽是小小的点,但却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浩瀚无比的知识大海,为我们预备着鼓满风帆的征船。我们应不失时机,驾驭征船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应放下袍袱,丢掉幻想,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用勤劳的汗水来偿还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深恩,来偿还父母、爱人对我们做出的牺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员们,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学校增添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理智谦让,互帮互学,并肩奋斗,用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这个知识的大熔炉里得到全面的铸造锻炼,重新塑造一个丰盈的党和国家满意的深受人民欢迎的教师形象。

我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学员的阵阵掌声。

在学校开展的“三球”教学实习赛上,在练习打球时,我不幸扭伤了腰。因在本地治疗无效,致使右腿不能行走。真是祸不单行,一个多月前,母亲又患上了中风病卧床不起。病魔的袭击,母亲的生病,使家庭经济更拮据,我对生活失望了。大家得知详情后,学校领导赵旭来了,班主任李金玲来了,教师张鸿平、王丽华来了,宝鸡电台总编辑雷明德闻讯也赶来了。他们看护、安慰并捐款。他们的爱心活动极大地感召了全校师生。

学校领导、教师、学员、大师傅等,你一元、五元,他十元、二十元纷纷捐款,人人捧出一颗爱心。有的把节省下来的饭票捐了,有的把需要买学习用品的钱捐了,有的把准备回家买车票的钱也捐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三班太白县学员周兴蓬,家居深山,家境贫寒,把仅有的一元钱都捐了。知道他家境的学员劝阻别捐了,而他执意地捐了款,并且说:“帮助困难的学员人人有份,我即使再穷,这个心意一定要表达。”仅一上午时间,全校教职员工伸出友谊之手,主动捐款近千元。我接过这带有体温、带有痴情的钱,激动得热泪直流。随后学校及时护送我到西安治疗。

上学机会难得。我们自然求知欲望高,勤奋努力,上课专心听讲外,课余一有空就往阅览室里跑。尤其是那些学识渊博、口惹悬河、干练利落的老师们,辛勤耕耘着我们这些知识贫瘠的学员们的心田。教现代文学的李金玲老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常常赢得学员们的 阵阵掌声。教教育学的赵旭老师,既是学校领导,又给我们代课。他讲课很有风趣,把枯燥无味的教育学课讲得生动自然,博得学员们的阵阵笑声。特别是我们的音乐老师王丽华,眉县人,对我们要求可严啦!她对学员们弹琴的基本功逐个训练、过关。大家争着抢着练琴,每节课间、每顿饭后、每晚自习后悠扬的琴声飘荡在寂静的校园上空。

我们学员绝大多数已结婚生子,常常会出现一些儿女情长的事。说起这些,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夸奖善解人意的李金玲老师。一天,早操我们班缺席较多,受到值周员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批评。晚自习时,李老师亲切地说:“我知道,你们来校天数多了,想孩子了,都要回家看看,但不能挤疙瘩请假。”让我这个班长排个顺序,不容易被学校发现,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学员们听了哈哈大笑。其实这是李老师把校规与人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变通法。

在师范这所知识的大熔炉里,短暂的两年把我们锻造成了一块纯钢,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毕业回校后,民办教师月70元工资,我第一个月拿到212.20元。

回首往事,凤翔师范,的确是民办教师神往的地方!

摘自《心系凤师》一书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

1986年以来,殚精竭虑搜集扶眉战役资料和烈士事迹,撰写出版扶眉战役红色书籍,传播红色文化,多次参与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文字编撰工作。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