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基金会何去何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7:54 2

摘要:根据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不含港澳台)注册登记的基金会中,状态正常的为9852家,注销的为660家,撤销的为328家。然而,在这9852家状态正常的基金会中,有八成活跃度较低,甚至长期处于“潜水”状态,被俗称为“僵

引言:

根据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不含港澳台)注册登记的基金会中,状态正常的为9852家,注销的为660家,撤销的为328家。然而,在这9852家状态正常的基金会中,有八成活跃度较低,甚至长期处于“潜水”状态,被俗称为“僵尸基金会”。

这些基金会大多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及专业运作能力,同时退出机制不健全,从而陷入运营困境,将它们称作“困境基金会”或许更为贴切。

本文就这类基金会的处境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困境基金会寻找出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01、困境基金会的界定

FOUNDATION


何为“困境基金会”?《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的函》(民函【2021】66号)对“僵尸型”社会组织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定,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连续未参加近两个年度检查(年报)的社会组织;

(二)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三)近两年来未按照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对外开展业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方式无法取得联系的社会组织。



达到上述情形的社会组织,将触发监管部门的惩罚措施,包括暂停活动、列入活动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撤销登记等。


然而,困境基金会的困境往往在其被认定为“僵尸”之前就已显现。汉正家族办公室公益慈善部认为,可以从以下更早期的特征来识别困境基金会:


(一)近1年没有参加年度检查(年报);

(二)近1年没有开展业务活动;

(三)近2年年末净资产低于原始基金;

(四)连续2年没有捐赠收入;

(五)基金会发起方陷入经营危机、经营困难或破产等;

(六)基金会陷入舆论危机、诉讼等;

(七)内部治理结构混乱,无法正常决策和运作。


这些特征表明基金会已陷入运营困境,亟需谋求新的出路。


02、困境基金会的处境

FOUNDATION


1.监管清理困难:力度大,但效果有限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基金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清理整治“僵尸型”基金会,但清理工作困难重重,成效并不显著。


以深圳为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市民政局登记的465家基金会中,有19家被列入异常名录,20家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18年至2024年间,有25家基金会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


一些困境基金会多年无人监管、未依规治理、财务管理混乱,甚至被个别人员实际操控违法开展活动,严重损害社会利益。


清理整治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行政手段使其退出,退出的主要方式则是通过撤销设立登记或吊销登记证书的行政处罚实现的。然而,实务中遭遇调查难和送达难,困境基金会基本处于失联状态,无法取得联系,更不会主动配合工作。更大的难点在于撤销或吊销后如何使其从法律主体上真正实现退出,这个详见如下。


▲原图来源于网络


2.退出机制失灵:程序繁琐,缺乏主动注销机制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社会组织撤销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基金会依法被撤销设立登记或者被吊销登记证书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成立清算组,完成清算工作。


然而现实困境是基金会理事会成员缺失、债权债务清理麻烦、剩余财产处置规定不明、违法成本低等因素不愿主动注销。


再者基金会注销程序繁琐: 需要基金会自身意愿、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完成繁杂的财产清算、准备申请材料,耗时较长。


更严重的是,现行法律法规缺乏登记管理机关主动注销的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既无法注销又难以撤销的尴尬局面。


这种“退出难”的现状,不仅阻碍了公益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也增加了监管部门的负担,不利于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



03、新的出路:基金会重组

FOUNDATION


面对当下困境,除撤销、吊销、注销和限期整改等常规处理方式外,基金会还可尝试通过重组来探寻新出路。这一方式优势显著,既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又能避免撤销或注销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社会影响,同时对解决困境基金会现存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有裨益。


以万通公益基金会为例,当面临转型压力与发展瓶颈时,它果断选择引入新的捐赠人,并对组织架构和业务范围进行调整,最终成功重组为沃启公益基金会。通过这次重组,基金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治理结构得以优化,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战略实现了升级。



再看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进步基金会,因业务范围调整和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陷入运营困境。为更好聚焦教育公益领域,该基金会进行重组,去掉“科技”二字,调整业务范围,转型为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基金会。重组后的基金会更加专注于教育公益,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高,社会影响力也得以增强。


此外,专业机构在基金会重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正家族办公室拥有专业团队和丰富经验,能够为困境基金会提供全方位的协助,精准匹配具有相似使命和愿景的潜在捐赠人,并协助双方进行沟通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实现双赢。无论是从资金支持、战略规划,还是到后续运营管理,汉正家族办公室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困境基金会成功完成重组,开启发展新篇章。


04、专业助力:汉正家办的解决方案

FOUNDATION


面对基金会重组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汉正家族办公室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困境基金会提供全方位的重组支持服务:


捐赠人匹配服务:依托庞大的高净值客户网络,精准对接有公益意愿的新捐赠人;


重组方案设计:提供包括法律架构、治理优化、业务调整等在内的定制化方案;


全程专业陪伴:从前期评估到落地实施,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支持。


数据显示,在汉正协助完成重组的基金会中,90%在重组后第一年就实现了捐赠收入的翻倍增长,100%在三年内设立了品牌公益项目并获得等级评估3A及以上。


我们建议困境基金会可以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与其坐等被撤销或注销,不如主动寻求变革。汉正家族办公室愿意成为基金会转型路上的同行者,共同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如需了解更多基金会重组服务详情,欢迎联系汉正家族办公室公益慈善部。)


参考资料:

(1)2020.12.16.社会治理期刊.史成斌.《观点丨我国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2)2023.09.07.中国慈善家杂志.作者:温如军.《我爱我家基金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企业基金会还好吗?》

(3)2024.01.02.雷诺疏议.作者:雷声《“僵尸型”社会组织撤销登记行政处罚的难点与对策》


本文作者:汉正家族办公室公益慈善部


--end--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股权信托、社群信托设立、运营及资产配置;基金会设立、财税管理、战略咨询、等级评估等服务;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


来源:汉正家族办公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