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名字是肖晓琳,央视工作三十年的资深主持人,也是《今日说法》的创办者。在退休仅五个月后,这位为普法教育奔走半生的媒体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她临终前留下的一句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震撼了无数人。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2017年6月28日,美国加州,一位55岁的女性因直肠癌晚期去世。这原本是一则普通的死亡通告,却迅速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
她的名字是肖晓琳,央视工作三十年的资深主持人,也是《今日说法》的创办者。在退休仅五个月后,这位为普法教育奔走半生的媒体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她临终前留下的一句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震撼了无数人。
1962年,肖晓琳出生于湖南长沙。父母均为大学教师,家中氛围严谨,她自幼成绩优异。儿时常年独处,她通过收音机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渐渐产生兴趣,并在初中时期立志成为一名播音员。
1977年高考恢复,15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学生。为了练习普通话,她每日清晨起床模仿新闻播报,刻苦程度在同龄人中少有。
毕业前夕,央视曾计划录用她,但因一场突发疾病,她被迫返回长沙。进入长沙广播站后,她迅速成为台内骨干,并于1985年长沙电视台成立时,成为第一批播音员。
工作之余,她与青梅竹马结婚,婚礼朴素,生活简单。1987年,她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深造,次年调入央视,成为《观察与思考》节目的主持人,开始正式进入国家级平台。
在央视的前十年,她参与了《焦点访谈》《半边天》《新闻联播》等节目的主持和制作。1995年,为拓宽视野,她前往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新闻系进修两年。
1997年回国后,她提出创办一档法制栏目,用通俗方式传播法律常识。1999年,《今日说法》正式开播。节目初期经费紧张、人手不足,她亲自出镜、采访、剪辑,从零搭建节目体系。
肖晓琳坚持“法理情结合”的理念,强调让观众听懂法律、理解法律、尊重法律。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她经常深入基层,一次在火车站暗访票贩子时被对方持刀威胁,她坚持保护录像带,称“这段素材比命重要”。
她还坚持带病工作,备常用药、随身携带辣椒酱提神。为准备特别节目《法律护航》,她曾72小时未眠,审阅近240个案例。
节目初期,为分担工作量,她决定寻找一位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主持人。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撒贝宁报名应聘。尽管他非科班出身,但肖晓琳在观看他模拟法庭录像后,当场决定启用。
撒贝宁成为《今日说法》新生代代表主持人,日后回忆道:“没有肖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她的眼光和指导影响了一代主持人。
进入21世纪,肖晓琳创办《讲述》等新栏目,逐步从一线转向幕后。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但她仍拒绝放松工作。2003年非典时期,她进入隔离区拍摄法治节目,全程高烧不断仍坚持录制。即便年纪渐长,她也很少体检,常将身体不适归结于疲劳所致。
2017年2月,肖晓琳正式退休。她计划弥补三十年来对家庭的亏欠,赴美与儿子一家团聚。不久后,她在一次家庭出游中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医。医生诊断为直肠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
过去数年,肖晓琳从未做过系统体检,病情发现时已无力回天。尽管丈夫和家人尽力安排治疗,她的身体状况仍急剧恶化。
在生命最后的几周里,她选择不接受进一步手术,专注于与家人的陪伴。她的身体逐渐衰竭,最终在加州的家中安详离世。去世前,她留下26个字:“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这段话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大众关于“拼命工作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
她的一生,是以声音为武器、以信念为支撑的事业缩影。《今日说法》播出多年,成为中国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
她推动央视主持人从传统播音向专业素养转型,并亲手培养出撒贝宁、康辉等中坚力量。但也正是这种长期高强度工作,耗尽了她的健康,最终无法迎来真正属于她的晚年时光。
2025年,是肖晓琳离世的第八年。她用生命最后的经历告诫公众,职业成就与健康之间必须取得平衡。作为一名媒体人,她将法律知识带进千家万户;作为一个普通人,她的晚年却因疏忽健康画上了句号。她留下的,不仅是一档节目、一群学生,还有一个警示:忽视身体的代价,无人可以承受。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实纪视频——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来源:蒙哥浅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