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是河北张家口的一个普通80后女孩,17岁那年被老师骂作“最笨的学生”,除了英语,各科成绩一塌糊涂,最终选择辍学。
她曾是河北张家口的一个普通80后女孩,17岁那年被老师骂作“最笨的学生”,除了英语,各科成绩一塌糊涂,最终选择辍学。
然而米雯娟,这个在学生时期被视为“学渣”的女孩,却在多年后,成为了身价200多亿的上市公司创始人。
她的人生为何反差如此巨大,她到底是如何从底层走到巅峰?
米雯娟的老家在河北张家口,她的家庭十分平凡,父母平时很忙,她常被送到亲戚家生活。
米雯娟五六岁时,高材生舅舅教她背单词、唱英文歌,英语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到了初中,她迷上了英语,攒下零花钱买课本和复读机,每天抱着机器跟读,连吃饭都忘了。
13岁,她能流利读英文故事,15岁考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甩开同龄人一大截。英语是她的骄傲,也是她和世界连接的窗口。
可学校里的日子没那么顺,数学、物理这些科目对她来说像天书,成绩总在及格线晃荡。
老师不留情面,同学的嘲笑也让她抬不起头,高一那年,数学课上,她偷偷看一本《科幻世界》,被老师抓个正着。
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撕了杂志,骂她是“最笨的学生”,让她滚出教室。
米雯娟咬着牙,攥紧拳头,回到座位,在课桌上刻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高二没读完,她收拾书包,离开了学校。
辍学不是她想要的结局,但她没让自己沉下去,英语是她的底气,她计划考语言预科班,准备出国留学。
靠着自学,她轻松通过英语的等级考试,成绩亮眼,可家里经济拮据,留学计划泡了汤。
舅舅刘成在北京开了家ABC外语培训学校,邀她一起干,她没犹豫,背上行囊,去了北京。
2000年,17岁的米雯娟站在北京洋桥街头,手里一叠传单,顶着路人异样的目光,挨家挨户发宣传单。
ABC外语学校刚起步,她啥活儿都干,教课、招生、打扫卫生,还得开车接送老师。
晚上,办公里没地方睡,她就在教室角落铺块毯子对付一宿,辛苦归辛苦,她乐在其中。
教课时,孩子们的笑脸让她觉得值,招生时她学会了怎么跟家长聊,把课程讲得吸引人。
20岁那年,她发现互联网开始火爆,琢磨着能不能把英语课搬到网上。
她试着录音频课,寄给学生,虽然靠邮局汇款收钱,麻烦得要命,但她看到了线上教育的苗头。
2004年,她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科,一边工作一边念书,毕业后又自学考上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拿下文学学士学位。
ABC外语也在一年内评上了北京市先进民办学校,可米雯娟看得更远。
线下培训成本高,教室租金、老师工资压得喘不过气,想开分校又太难。
她开始琢磨转型,2008年,她去澳洲玩了一次跳伞,从高空一跃而下,恐惧散尽,她下定决心要干点大的。
2010年,米雯娟考上经管研究生,进了长江商学院读MBA,商学院的日子让她眼界大开。
她跟各行各业的牛人混在一起,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组织活动、拉资源,领导力一点点磨出来。
30岁那年,她从ABC外语辞职,带着一腔热血创立了自己的英语培训中心VIPKID。
她的目标很简单:让中国孩子在家就能跟北美外教学英语,学得开心、学得好。
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刚起步时,办公室挤在一间小破房里,团队没几个人,钱更是个大问题。
找北美外教成了头疼的事,米雯娟自己上阵,翻社交媒体,给美国小学老师一封封发邮件,磨破嘴皮子才凑齐第一批老师。
课程设计也得从头摸索,她带着团队研究美国教学标准,设计游戏化的课,孩子学着不觉得枯燥。
2013年底,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了300万天使轮,解了燃眉之急。
她的第一批102个学生来了,家长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用户蹭蹭往上涨。
看到她的潜力后,很多大资本都因此都入了局,平台像开了挂,当年的营收冲到50亿元,差点追上新东方当年的收入。
米雯娟没停下,她盯着全球市场,她推出新项目,教外国孩子学中文,课程里加了中国文化元素,成了文化输出的新招。
5年前,大米网校从她手里孵化出来,主攻大班课,一开张就拿下8000万美元融资。
她的成就让传统教育巨头傻了眼,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早年见过米雯娟几次,她想拉投资,可新东方没当回事。
等到米雯娟公司的营收逼近新东方一半,俞敏洪只能摇头叹气,说自己看走眼了。
VIPKID的模式太狠,线下培训得租教室、请老师,成本高得吓人,线上教育靠互联网,成本低、覆盖广,一个外教就能教遍全国。
米雯娟还瞄准了AI,去年开始,她升级了个性化学习系统,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学,效果更好。
她还在试水虚拟现实教学,想让孩子戴上VR眼镜,感觉自己在纽约街头跟外教聊天。
米雯娟的办公室里摆着两样东西,一本泛黄的《科幻世界》残页,还有一块课桌的3D模型,上面刻着她17岁时的誓言。
这些是她的初心,提醒她不要忘记梦想,她的生活低调,结了婚,有个儿子,平时不爱抛头露面。
信息来源:米雯娟抖音百科
央广网:VIPKID创始人米雯娟:让科技赋能每一个人的梦想
央广网:在线少儿英语赛道渐窄 VIPKID市场规模超竞争对手总和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