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我们最近,由高伟光和任素汐主演的《无尽的尽头》成功出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部剧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以极具冲击力的剧情,让观众深入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现状以及背后复杂的社会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看看他们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都做
最近,由高伟光和任素汐主演的《无尽的尽头》成功出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部剧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以极具冲击力的剧情,让观众深入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现状以及背后复杂的社会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看看他们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在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欣慰心理辅导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李欣蔚正在帮助一对离异父母重建亲子沟通桥梁,并对女孩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在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西人民法庭法治护童工作站,司法社工张海涓正在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为一起涉盗窃案件的未成年人定制全流程帮教计划;在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第四审判法庭,法官荣婧向一起涉及强奸罪的未成年人父母发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在格尔木市昆仑幼儿园,法治副校长王海燕正在为全体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在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法庭,法官马虹向学生们介绍法庭的设施和布局……这些温馨场景,正是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创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于审判程序、家庭教育指导、普法宣传、心理辅导等各个环节,以司法力量浇灌青春幼苗,让法治阳光温暖护佑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筑牢心理疏导“支撑”
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14岁的小萌(化名)因父母的离婚风波,导致其陷入焦虑,出现厌学、情绪暴躁等状况,甚至不愿意与任何人进行沟通。
承办法官在办理该案件前依托欣慰心理辅导工作室,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由本院心理咨询师李欣蔚与“小萌”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打开了“小萌”的心结。经过心理咨询师专业精准的心理疏导和沙盘游戏治疗,“小萌”从刚进法院时候的愁眉不展、不与任何人沟通、抱手防备到离开时候的相谈甚欢。离别时,“小萌”表露出自己心结已打开的笑容,表示会尊重父母的决定。
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于2023年12月正式成立“欣慰心理辅导工作室”,内设接待区、沙盘区、放松区及专业的心理测试项目,配备了心理自助服务一体机、音乐按摩仪、沙盘等专业设备,并由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法官李欣蔚担任心理辅导老师。
近年来,家事纠纷案件中因家庭矛盾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案在化解家事纠纷的同时,充分发挥家事诉讼治疗功能,最大程度减轻诉讼纠纷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创伤。
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司法“就案办案”的局限,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借助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开展新生活。温馨舒适的环境,轻松有趣的自助服务方式,通过专业的人员,让法院在司法延伸功能中,更能从根源上“找准病因”,做到“对症下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司法保护网”。
筑牢内外衔接“支撑”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中,被告人小亮(化名)伙同他人多次盗窃三轮摩托车及电缆线的犯罪行为,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接手该案后,为及时挽救这个多次伙同他人结伙进行盗窃的少年,迅速与该院聘任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暨司法社工张海涓展开沟通研讨,为小亮定制了全流程帮教计划:庭前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其成长背景与多次犯罪诱因;庭中结合调查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法庭教育;庭后持续跟踪回访,帮助其回归社会。
经过辅导及干预,小亮的内心悄然发生变化。在一次回访中,小亮对法官、社工表达了感谢,并忏悔说:“我一定吸取教训,努力改过,做个全新的自己。”
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于2023年11月制定了《关于引入司法社工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聘任了4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司法社工。
近年来,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建立“法院+社工”模式,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社会关护、跟踪帮教、法治教育等专业化服务。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法院的重要职责,也是法院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必然要求。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将找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
筑牢法治教育“支撑”
共筑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17岁的小强(化名)因犯强奸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依法向小强的监护人发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
承办法官荣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了解到,小强的监护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在管教上有心无力,忽视了对被告人的教育与引导,也未能及时制止被告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致使被告人实施了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荣婧法官根据小强的个人及家庭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方法指导。
发放《家庭教育指导令》是人民法院参与家庭教育治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改善未成年人家庭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延伸刑事审判职能,做深做实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筑牢宣传教育“支撑”
树立未成年人法治信仰
“如果遇到了拐骗,同学们该如何保护自己?”近日,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法官王海燕来到格尔木市昆仑幼儿园给全体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孩子们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播一粒法治种子,育一方法治心田。对于法治宣传教育这项工作,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的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们从未松懈。每当假期结束,学生回归校园后,法官都会主动走进校园,开展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法治课堂等活动。
“原告席在这边,被告席在那边,审判长坐在法台的中央……”结合“法院开放日”活动,法官马虹向格尔木市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的学生们介绍法庭的设施和布局。他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不时向法官提问。除了“走出去”,该院法官还会将同学们积极“迎进来”,不定期邀请在校中小学生及教师、家长走进法庭。这些多维度、多形式且生动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了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使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诉讼服务电话:0979-8442073
来源:格尔木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