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为72 岁男性,因发热、右上腹疼痛以及食欲减退3日就诊。辅助检查显示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达21460 cells/mm³,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88%)。腹部增强CT显示,肝右叶存在一个巨大的低密度脓肿(77 mm×63 mm×69 mm),该脓肿边界不
病例资料
患者为72 岁男性,因发热、右上腹疼痛以及食欲减退3日就诊。辅助检查显示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达21460 cells/mm³,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88%)。腹部增强CT显示,肝右叶存在一个巨大的低密度脓肿(77 mm×63 mm×69 mm),该脓肿边界不规则,内部可见多个增强的不完整分支状内部分隔,这一影像学特征被称为“绿松石征”(图1 a、b)。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脓肿引流,引出约200 ml 脓液,并随后置入猪尾导管。脓液培养及血培养结果均提示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4.5 g,每日三次),持续5日。1周后的随访复查显示,脓肿病灶体积显著缩小。
图1 (a)腹部增强CT横切面和(b)矢状面,显示肝右叶大的低密度脓肿,边缘不规则,多发强化不完整的分支状内部分隔(绿松石征)。
病例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肝脓肿比例为43%~66%,其为条件致病菌,定植于人类的上呼吸道和肠道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肺炎克雷伯菌通过门静脉散播到肝脏内,进而形成肝脓肿。除引起肝脓肿外,肺炎克雷伯菌还会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肝外脓肿、眼内炎、脑膜炎和脓毒性休克等。感染症状较为复杂,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及寒战等,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绿松石征” 是指脓肿内部不完全的细小树枝状间隔,其命名并非源于颜色,而是由于其形态结构与绿松石矿物相似。据相关研究,该征象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脓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6.4%)以及阳性预测值(85.7%)。这种影像学表现反映了脓肿腔内因病原体的高度侵袭性而导致的众多间隔断裂。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存在更为密切的关联。因此,早期识别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至关重要,以避免可能的血行播散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肝脓肿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脓肿穿刺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Indiran V. Turquoise sign of liver abscess. QJM. 2022 Jan 9;114(12):891-892. doi: 10.1093/qjmed/hcab257. PMID: 34597403.
[2] 吴柳,张洁,孙琳,等.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70例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01):11-17.
[3] 张小姣,张玉如,梁美春,等.167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5,50(01):84-91.DOI:10.13461/j.cnki.cja.00781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