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灾害”不等于“灾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为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灾害”不等于“灾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使命,着力构建专业、立体、协同、高效的灾害管理体系,开展了多个公益项目,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从家庭、社区、区域等多个层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赈济家庭箱备灾计划丨为受灾家庭提供应急生活保障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12年发起“赈济家庭箱”项目,该项目秉承“一箱救灾物资,一户受灾家庭,一周应急生活”的理念,旨在帮助过渡安置期的受灾家庭维系一周基本生活。截至2024年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发放296254只赈济家庭箱,受益人口超过118万人。为进一步加快灾害响应速度,让家庭箱更加高效地送达受灾家庭手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全国范围与地方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合作,常年储备赈济家庭箱,搭建物流网络,资助行业救援体系建设和救援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借助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了应急响应启动后24小时内将备灾物资运抵灾区。2024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备灾仓库累计达到8个,常年平均储备赈济家庭箱8000只,辐射全国。在2024年汛期,向广东、湖南、福建、安徽、江西等10省(自治区)驰援赈济家庭箱,备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响应效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携手社会爱心力量开展“云备灾”联合仓储,保障了食品等灾后需求迫切物资的及时供应,同时降低了仓储成本。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储存在甘肃省红十字救灾备灾中心备灾仓库的赈济家庭箱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储存在四川省红十字救灾备灾中心眉山备灾仓库的赈济家庭箱博爱家园项目|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安全中国红十字基会于2014年起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助力乡村振兴及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设韧性社区。该项目通过完善社区防灾减灾硬件,开展居民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等方式,综合提升社区抗击灾害和灾后恢复的能力。甘肃省积石山县张谢家村博爱家园是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依托该项目点,当地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师定期为村民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讲解创伤包扎、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帮助村民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张谢家村村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根据村民需求,博爱家园项目还为村里建设了一个农家书屋,配备了文学类、技术类、综合类等书籍,帮助村民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同时还为开展各类村民培训活动提供了场所。截至目前,张谢家村博爱家园项目点已为村民开展知识技能培训3次,180多人次受益。
▲张谢家村博爱家园项目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滑狮村博爱家园项目在村里储备的防灾物资2024 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援建了26个乡村振兴版博爱家园,在城市社区援建100个微型救护站,在甘肃临夏州援建生命安全体验教室,51.75万人受益。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累计立项援建博爱家园项目 454 个,覆盖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宁夏等 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还在非洲和尼泊尔援建了海外博爱家园,总受益超150万人。爱心云备灾计划——博爱云备灾博爱赈济券丨以受助人为中心的数字备灾模式“爱心云备灾计划——博爱云备灾博爱赈济券项目”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于2024-2025年在北京的街道和社区开展试点,旨在探索做好下沉至基层社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备灾减灾和应急响应。在北京地区的试点,通过发放数字化“博爱赈济券”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响应灾害的资金援助,支持群众根据自身需要购置备灾和灾后生活物资,做到在灾后更快回应群众以及特殊群体(老人、女性、儿童、残疾人、母婴等)的需求。同时,项目还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教育等活动以及制定社区应急方案,提高社区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该项目的执行,未来将进一步从风险管理、公共服务、共融和资源链接等维度助力韧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共享美好生活。该项目首批试点落地北京西城、朝阳、大兴、昌平4个区6个城乡街道,为766人次提供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务,超过200余名居民参加社区参与式活动,1600余名居民获得了他们最想学习的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
▲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辖区单位的代表及居民参加安全技能培训
▲孙河乡居民练习使用灭火器安全童伴|小手拉大手,让安全知识进入社区和家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21年6月发起“安全童伴”项目,面向全国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或救援队,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家乡或欠发达地区儿童开展安全教育。该项目以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为孩子们开展安全知识普及与实践演练,帮助儿童识别日常安全风险、了解当地主要灾害威胁、学习应急救护知识,获得规避日常危险与灾害求生的能力。2024年,该项目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家庭备灾项目结合,深入酒泉市肃州区官北沟社区,为儿童普及防灾避险、应急救护、预防低温烫伤、交通安全、校园防欺凌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提升规避危险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向儿童家庭捐赠水基灭火器、应急救护包、防灾减灾手册等物资,带动更多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童伴”项目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还通过孩子们向家庭成员的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家长们对潜在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此外,项目还积极促进了村居融合下的安全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增强了社区整体安全氛围和居民的幸福感。2024年,项目新增受益学生500人,截至2024年底,项目累计受益学生2350人。
▲酒泉市肃州区官北沟社区的小学生参加安全童伴活动,学习安全知识供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吴美莹
来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