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6:37 1

摘要:近期,丰田宣布,他们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已获日本政府生产许可,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初期规模较小,但预计2027-2028年产能将大幅提升,2030年后实现每年9GWh的大规模生产。核心优势包括:

近期,丰田宣布,他们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已获日本政府生产许可,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初期规模较小,但预计2027-2028年产能将大幅提升,2030年后实现每年9GWh的大规模生产。核心优势包括:

超快充电:10分钟可充满电,补电效率接近加油速度;超长续航:WLTP标准下单次充电续航达1000-1200公里,未来或提升至1500公里;成本与体积优化:通过简化材料生产工艺,电池重量、体积和成本相比传统锂电池可减半。

丰田的布局被视为对电动化转型的“背水一战”,旨在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扭转其在纯电领域的滞后局面,并试图对中国车企形成技术压制。

目前,中国车企也在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据企业自己发布的消息,已经有多家实现阶段性突破:

上汽集团: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在名爵品牌上推出首款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并率先在智己L6上应用半固态电池(133kWh容量,CLTC续航超1000公里,充电12分钟补能400公里)宁德时代:发布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可满足民用电动飞机需求,并计划2027年启动小规模量产。广汽埃安:宣布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采用高面容量正极和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超400Wh/kg,续航超1000公里。蔚来/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装车测试,蔚来ET7搭载的150kWh电池包可实现1000公里续航,卫蓝计划2025年量产。

目前,中国企业的策略是“半固态过渡→全固态迭代”,以平衡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需求。

日本优势:丰田、日产、松下合计拥有全球最多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积累深厚,硫化物电解质路线研发领先。中国潜力:固态电池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达20.8%,全球占比36.7%,且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电费、原材料供应、设备国产化)。并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关键竞争点:日本试图通过技术壁垒实现“弯道超车”,而中国依托庞大的本土市场和制造能力,加速技术转化与降低成本。

尽管中日的车企都试图在固态电池上有突破,行业前景光明。但固态电池的技术和量产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成本高昂:稀有金属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半固态电池包成本甚至接近整车价格。量产工艺复杂: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接触问题、热稳定性等技术瓶颈仍需突破。

未来5-10年,量产规模与成本控制将成为胜负手。若丰田如期兑现量产承诺,可能重塑全球电动车格局;而中国若能在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或可凭借市场体量后来居上。

固态电池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国家战略与产业生态的博弈。丰田的激进计划为中国车企敲响警钟,但国产阵营的快速迭代与市场纵深仍赋予其强大韧性。这场“电池革命”的终局,或将由谁先跨越量产鸿沟决定。

来源:车行天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