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看刚刚美国和英国签订的关税协议,美国对英国关税没怎么下降反倒要让英国开放汽车、能源等市场,要知道美国的能源可比俄罗斯的贵很多。
关税回到了最初的10%!
双方皆大欢喜!
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
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只有美国对中国才这样吧?
看看刚刚美国和英国签订的关税协议,美国对英国关税没怎么下降反倒要让英国开放汽车、能源等市场,要知道美国的能源可比俄罗斯的贵很多。
英国是跪美国!
中国筹码
我们和美国是在餐桌上“和平”谈判。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手里握有筹码。这个筹码就是稀土,这是其中最锋利的一张。
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手中,美国78%的军工系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当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时,中国直接限制稀土加工技术出口,江苏的稀土企业甚至放话:"他们卡我们芯片,我们就断他们导弹的原材料。"
这种不对称反制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贸易战的代价。
另一个关键筹码是市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美国企业每年在华销售超过7000亿美元商品。当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了全球40%的交付量时,马斯克不得不公开反对对华加税。
中国市场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吸住美国企业的利益诉求,形成一股强大的游说力量。
还有一个筹码,就是武器实力。
印巴做了一次武器实战直播,真正让美国“恐惧”了,变乖了。
我们的武器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吊打任何国家,甚至包括美国。
至于美国心里有没有憋着坏水,这个或许有,但是我们手里有稀土这个王牌就足以。
当然,还有波音订单,中国是全球最大客户。
所以,中美谈判,比拼的就是手里的筹码。而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中美谈判是一场精心计算的筹码博弈。
双方每一次出牌,背后都是国力、产业、金融和市场控制力的综合较量。
理解这场博弈的关键,不在于看谈判桌上说了什么,而在于看清双方手里究竟握着哪些牌,以及这些牌如何影响最终的利益分配。
美国筹码
美国的牌同样不容小觑。
美元霸权是其最重的筹码。
全球85%的国际贸易以美元结算,美国可以通过SWIFT系统制裁任何企业。当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时,其海外业务立即遭遇重创。
科技封锁是另一张王牌。
美国联合荷兰、日本限制光刻机出口,直接掐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咽喉。
中芯国际曾坦言:"没有EUV光刻机,7纳米以下工艺难以突破。"
这些卡脖子技术让中国在谈判桌上不得不谨慎应对。
金融市场的威慑也不可忽视。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每波动1%,就能引发全球资本重新配置。当美联储加息时,新兴市场往往面临资本外流压力,这种金融杠杆让美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筹码平衡了
筹码的变化直接影响谈判走势。
2025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根本原因是双方筹码达到了新平衡。美国发现单边施压不仅没有压垮中国,反而伤及自身。
通胀持续高企,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企业利润下滑,这些内部压力迫使美国调整策略。
中国也意识到,完全脱钩不现实,关键技术突破仍需时间。
于是双方各退一步:美国暂停90天24%的加税计划,双方回归的初期的10%关税。
这种妥协不是认输,而是基于筹码实力的理性选择。
未来博弈
未来的博弈将更趋复杂。
美国正在推动"友岸外包",试图重组供应链;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已有15%的大宗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科技领域成为新战场,美国加大AI和量子计算投入,中国则全力攻克光刻机和工业软件。
这些布局都是在为下一轮谈判积累筹码。
我们要警惕的是,当常规筹码用尽时,金融战、网络战等非常规手段可能登上舞台。
就像下棋高手对决,真正的较量往往在落子之外。
说到底,中美谈判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谈判桌上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是产业实力、科技水平、金融体系和市场规模的支撑。
当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突破50%,当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超过10%,谈判的天平自然会倾斜。
这不是短期外交技巧能改变的,而是长期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
那些以为靠几轮谈判就能解决中美矛盾的人,终究会明白:
真正的谈判从不在日内瓦的会议室里,而在实验室的研发台、工厂的生产线和市场的交易屏上。
筹码足够多时,协议自然会来。
---End---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