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紫禁城)基础上建立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占地72万㎡,拥有8707间宫殿建筑和186万余件文物,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景区和一级博物馆。
尹训银书法作品《仁心仁术》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紫禁城)基础上建立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占地72万㎡,拥有8707间宫殿建筑和186万余件文物,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景区和一级博物馆。
明清时期(1406-1911年):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历时14年建成,成为明清24位皇帝的皇宫。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封建礼制,外朝(三大殿)用于国家大典,内廷(后三宫及东西六宫)为帝后居所,体现了“君权神授”与阴阳秩序。
民国转型(1912-1925年):1912年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终结;1914年外朝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内廷区域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
核心建筑: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辅以东西六宫及御花园等。
藏品:186万余件(套)文物,涵盖书画(如《清明上河图》)、陶瓷、钟表等25大类,珍贵文物占比90%。
展示内容:原状陈列(如宫廷生活场景)、常设展览(珍宝馆、钟表馆等)及临时特展。
现代发展(1925年至今):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博物院,藏品体系逐步完善。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评为5A级景区。21世纪后,故宫从“皇家禁地”转型为文化IP,通过数字化展览、文创产品等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来源: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