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1978年的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那天早上跟平常一样,哨音一响,我就麻利地起床叠被子。四年的军旅生活已经让我能闭着眼睛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用教导员的话说就是"能放一枚硬币在上面,硬币不会掉下来"。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小刘,当年俺刚当上排长那会儿,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生怕带不好兵。"我搓着已经有些粗糙的手掌,笑着对新来的年轻人说。
"真的吗?李叔,您看起来不像会紧张的人啊。"小刘边擦桌子边好奇地问道。
老王在一旁插嘴:"你可不知道,老李当年可是从一名普通大兵一步步熬上来的,谁还没有个手忙脚乱的时候啊!"
我倒了杯热茶,看着窗外飘落的黄叶,思绪不自觉地飘回到了那个特别的秋天。
那是1978年的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那天早上跟平常一样,哨音一响,我就麻利地起床叠被子。四年的军旅生活已经让我能闭着眼睛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用教导员的话说就是"能放一枚硬币在上面,硬币不会掉下来"。
早操回来后,刘指导员突然广播通知全连在操场集合。我当时还嘀咕着,不会又是突击整理内务吧?毕竟上周刚检查过。
全连站好队形后,刘指导员手里拿着一张纸,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今天我宣布一项任命。根据连党支部研究决定,李建国同志任命为二排排长,即日起生效!"
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耳朵嗡嗡作响,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身边的老赵使劲推了我一把:"发什么呆呢?指导员叫你呢!"
我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小跑到队伍前面,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抖。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比打仗还紧张。我李建国,一个从河南农村来的普通大兵,就这么当上排长了?
"排长是什么感觉啊?"小刘好奇地问道。
"啥感觉?就是责任更大了呗。"我笑着回答,"当兵的时候,我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当了排长,要管一个排三十多号人,还得跟连里其他干部打交道,处处得当榜样。"
记得当排长第一天,我就手忙脚乱了。以前住大通铺,现在有了单独的小办公室,虽然就是个两平米的小隔间。第一次开班务会,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说错话。老兵小张看我紧张,还偷偷在桌子底下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别紧张,跟平常一样说话就行。"
那会儿部队条件跟现在没法比。冬天洗澡要去公共澡堂,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水还时冷时热。有次我带新兵去澡堂,有个小兵从来没见过公共澡堂,站在门口不肯进去,说是害羞。我只好硬拉着他进去,结果他洗澡时一直背对着大家,逗得老兵们哈哈大笑。
"李排长,听说您以前当兵时特别能吃苦?"小刘一脸崇拜地看着我。
老王在一旁笑道:"那是!老李刚入伍那会儿,体能训练拼第一,站岗值班抢着干,关禁闭的次数也是数一数二的!"
"去你的!"我笑着拍了老王一下,"别瞎说,我哪有关过禁闭。"
转头对小刘说:"当兵嘛,吃苦是正常的。记得新兵连那会儿,天天五点起床,先是内务整理,然后出操,饭都来不及吃几口就开始一天的训练。那时候条件差,夏天热得睡不着,蚊子多得很,一个蚊帐里挤四五个人,汗臭味熏得人直想吐。冬天就更难熬了,北风呼啸,站岗时冻得脚趾头都没知觉。"
"最难忘的是站岗。冬天夜里站岗,那叫一个煎熬啊!棉袄棉裤都穿上了,还是冷得直打哆嗦。我有个小窍门,就是在靴子里塞两张报纸,能挡一挡寒气。有一次半夜站岗,实在困得不行,眼皮直打架。突然听到脚步声,我吓得一个激灵,赶紧立正站好。结果是班长来查岗,看我那个样子,没批评我,反而教了我几招保持清醒的方法——数星星、默背口令、做小动作活动手脚,只要不被值班干部发现就行。"
"食堂伙食怎么样?"小刘总是对生活细节特别好奇。
"那时候哪有什么花样啊!大锅菜,白菜萝卜土豆轮着来。肉少得可怜,一周能吃上一两次就不错了。"我笑着回忆,"不过每逢过节,食堂会加个菜,大家伙儿特别期待。我们连有个山东老乡,特别能吃,每次打饭都要打两大勺,食堂炊事班班长都认识他,见他来了就提前多盛一点。"
"我当兵第一年最想家。每次收到家里来信,都要反复看好几遍。那会儿没有电话,一个月能寄一两封信就不错了。记得有次收到家里来信,说我弟弟考上了高中,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训练都特别有劲。"
"部队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小刘又问。
"战友情!"我和老王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就是战友情。"我接着说,"住一个宿舍的几个人,朝夕相处,比亲兄弟还亲。有啥好吃的都会偷偷分享,有啥难处都会互相帮忙。记得有个冬天,我发烧了,浑身难受。半夜里,我那个铺位旁边的老张发现了,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被子给我加上,自己只盖了一条薄毯子。第二天他感冒了,我非要带他去医务室,他还不好意思去。"
"当了排长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小刘继续追问。
"责任更大了。以前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现在得为整个排负责。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别人犯错,我要承担责任;有啥好事,我要让给战士们。"
"记得有次野外拉练,二十五公里负重行军。那天特别热,又赶上我感冒,头昏脑胀的。但作为排长,我不能掉队,得在前面带头。走到一半时,实在撑不住了,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二班的小李发现了,悄悄把我背包里的沙袋拿了一些放到他包里。班长老张看见了,也过来帮我分担。他们谁都没说破,就是默默地帮我。走完全程后,我才知道这事。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
"部队里肯定也有不和睦的时候吧?"小刘问道。
"那是当然。"我点点头,"三十多号大老爷们儿在一起,能没矛盾吗?有南方兵和北方兵因为口音问题闹别扭的,有抢着洗澡打起来的,甚至还有因为一块肥皂打架的。我当排长后,最怕的就是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次二班和三班的两个战士因为一件衬衫打起来了,都被禁闭了。我去看他们,不是批评,而是让他们聊聊天,说说家乡的事。慢慢地,两个人发现彼此老家就隔了不到一百公里,还有共同认识的人。最后不仅和好了,还成了最好的哥们儿。"
"当排长最难的是什么?"小刘又问。
我想了想,说:"最难的是公平。每个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困难,不能一刀切。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严格要求。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偏袒,否则战士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带的第一批新兵里,有个叫小孙的,家里条件不好,从小缺营养,身体弱,训练总是跟不上。其他班长看不上他,觉得他拖后腿。但我想起自己刚入伍时的样子,就没舍得太严厉。每天训练结束后,我单独给他加练,手把手教。一开始他不情愿,觉得我针对他。后来他明白了我的用意,慢慢地,他进步了,体能也上来了。半年后,他竟然成了全连射击成绩最好的一个。"
"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小刘继续问道。
"那就太多了。"我笑着回答,"看着新兵从什么都不会到能独当一面;看着自己的排在比武竞赛中拿第一;看着一个个战士转业离开部队时依依不舍的样子......"
"有段时间,我的二排被评为'红旗排',连长亲自给我们颁奖。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不过说实话,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战士们的信任。有次一个战士家里出了点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找我商量。他说:'排长,我就信任您。'那种被需要和信任的感觉,比什么奖状都珍贵。"
"您后来呢?一直在部队吗?"小刘问道。
我摇摇头:"没有,我在部队干了几年排长后就转业了。回到地方上,先是在一家国企干了几年,后来自己开了个小店,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茶馆。生活嘛,起起落落,但总体还算顺当。虽然没当大官发大财,但也算衣食无忧。"
"部队经历对您后来有影响吗?"小刘又问。
"当然有!"我斩钉截铁地说,"那是我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部队教会了我自律、坚持、责任感、团队合作......这些品质,在哪儿都管用。我做生意时,客户都说我特别守信用、办事利索,这都是部队里练出来的。"
"最想念部队的什么?"小刘继续追问。
我笑了笑:"想念战友们吧。那种并肩作战、共患难的感情,在外面很难找到。还有那种单纯的环境,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没那么多尔虞我诈。"
老王插嘴道:"还有食堂大师傅做的红烧肉!"
我们都笑了起来。
"对了,你还记得咱们那会儿流行听什么歌不?"我问老王。
"那当然记得!"老王来了精神,"《小白杨》、《战士第二故乡》、《军港之夜》......每次文艺汇演,咱们连的老马一唱《军港之夜》,台下掌声雷动啊!"
"对对对!"我兴奋地拍着桌子,"还有看录像,那会儿放《少林寺》,大家伙儿都挤在一起看,看完了还要模仿几下,结果第二天全都腰酸背痛!"
小刘笑着说:"看您说得这么有意思,真想去体验一下军营生活。"
"现在条件好多了。"我感慨道,"我那会儿洗澡要去大澡堂,排队半天。现在听说都有热水器了。我们吃饭就是大锅菜,现在花样多了,还有自助餐。不过军人的本质没变,还是要吃苦耐劳、听从指挥。"
"最难忘的是什么?"小刘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我沉思片刻,说:"最难忘的是1978年10月那天,刘指导员宣布我当排长时,我心里那种激动和忐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从一个普通士兵变成了真正的军人,肩上的责任一下子重了许多。但也正是那一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就会想起当年穿军装的自己,然后咬咬牙,挺过去。"
窗外的夕阳慢慢西沉,给茶馆笼罩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我轻抿一口茶,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色的秋天,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季节。
"时间不早了,小刘,去准备准备,晚上该有客人来了。"我站起身,拍了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
小刘点点头,充满敬意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忙去了。
老王笑着说:"又勾起回忆了,老李。"
我笑着点点头:"那段日子,值得回忆一辈子。"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