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萍踪》雷建珂文集之二十七: 下(乡情 亲情 幸会傅昌志老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0:10 2

摘要:上午九时自乐昌出发,此刻已近正午时分。昨晚的酒力发作,一路上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不次于经历一场真正的炼狱。在历经数度难以支撑的极度痛苦之后,坐于车子副驾的我,拥靠着座椅靠背,眯着眼,竭力压制着腹内胃液的反抗。思念着半小时后,将要抵达的汝城热水镇上,老乡兼书记恩

乡情,亲情

纵横交错的罗霄山脉,横亘于湘赣粤交界地段。在其纵深地带,我们乘坐的三菱越野,在崎岖蜿蜒中颠簸疾驰。

上午九时自乐昌出发,此刻已近正午时分。昨晚的酒力发作,一路上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不次于经历一场真正的炼狱。在历经数度难以支撑的极度痛苦之后,坐于车子副驾的我,拥靠着座椅靠背,眯着眼,竭力压制着腹内胃液的反抗。思念着半小时后,将要抵达的汝城热水镇上,老乡兼书记恩宽那平稳而安静的床铺。

一个拐弯过后,手机又一次响起。一看,是老家渠县人大常委的傅昌志老师!随即陡然振作,醉态顿消。傅老师说,已经在为我的雷家寻根四处奔波了,且有了一些眉目。迫切要求我尽先快回去看看,并询问了我的一些相关情况。我又一次急不可待,将先祖和家世等一股脑儿陈述了一遍。当然只能是一些梗概式的散乱的基本情况,前后聊了五六分钟。傅老师知道了我还有工作岗位,如果回去还需要机会等等,只有千恩万谢地简要表达了发自内心的一份诚挚谢意。

不久前的 4 月 7 日晚,在我的网易博客的留言栏里,意外地收到了本人仰慕已久的姓氏研究专家、渠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傅昌志老师的两则留言。起因是我曾在一篇博文里,引用并提到了傅老师的一篇关于渠县姓氏研究的论文的一些内容。

傅老师的留言之一 :

“青之柯老乡 :你好!今晚我无意游览到了你的博客,尤其是见了你 那篇‘湖广填四川与雷氏渊源’文章,使我深受感动。当然,对我对雷姓 研究成果的评述过讲了,深感惭愧。目前,不少雷姓对我讲述了渠县天井 雷巨坪雷姓很多故事,可够写一本书了,若需要,我可讲给你听听……我联系办法 :139******** 你呢?你支雷姓离开渠县好几代了,现变化很大,你应携家人回渠县,回家乡,回祖地走一走,看一看呀”!

激动之余,立即给远在渠县的尊敬的傅老师回了帖 : “太好了,今日知遇傅老师,十分感动。想必,我也会给你本来就很繁忙的生活增添麻烦的,我迫切需要的就是傅老师您所知道的。有关渠县雷姓的所有资料我都非常感兴趣,有机会我一定及早回来拜望傅老师,祝您和家人一切吉祥顺达!”并以“渠县游子”具名。

傅老师当日的第二则留言:

“ 渠县天井乡雷巨坪雷姓可分为‘雷姓雷、李姓雷、左姓雷、温姓雷、向姓雷、周姓雷’六种。雷姓雷系本地雷(即土著);其余五雷为湖广填川雷。原姓有两个祠堂。即本地雷一个祠堂,湖广填渠雷一个祠堂。前些年,雷巨坪有一黄桷树,发了五大枝。一雷姓讲,这棵树是他先辈栽的,便随意砍了一枝,结果这家就败了下去……渠县傅昌志供。”

真是一位热心严谨、善良厚道的学者与尊长啊!又一次在深切地感叹和浓浓的亲情的温馨中给傅老师回了帖:

“您好傅老师,这些故事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所有和这些有关的历史、传说及人文资料都是我梦寐以求渴望了解的。我们这一支雷姓 120 多年前流落他乡,时至今日。对一些早先的资料信息了解甚少,而认祖归宗的信念却愈来愈强烈。我身在外地,了解调查十分不便,这都是动力,也是困惑。今年还是有回去一趟的计划的,如果有幸能够成行,届时一定来看望傅老师。”

此间正好在南方出差,还因一些繁杂事务,不想在这样的心境中致电问候傅老师。等过几天,处理完手头事务,好选择一个安静的时间再和傅老师好好请教。此事便暂时被耽搁下来。此后博客中就不断与有傅老师交流有关情况的对话的帖子,其间充满着关切与期待。不成想,还在出差途中奔波,就接到了热心的傅老师打来的这个电话。想必一定是他十分理解我表达的寻根问祖的迫切心情,主动告诉了我电话,过了这些天也没见动静才主动打给我的。一份愧疚与兴奋交织的复杂心情顿时让我不安起来: 为何不及时主动打个电话给傅老师呢,还让傅老师在百忙之中费心操劳。也是从这个通话中傅老师知道了我的年龄,也了解了我的工作概况。

2007 年 4 月 惠远街

幸会傅昌志老师

傅昌志,于四川省渠县人大任职,国家著名姓氏研究专家。傅老师于4 月25日晚 23时15分在我的网易博客留言:

“五月一日,中华傅氏鼻祖之地——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将举办傅氏文化节,特邀请我参加。我如果去了,很有可能专程前往太原傅山公园、原平傅全有(原总参谋长)旧居、侯马傅懋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故居走访参观,了解收集傅姓文化资料。届时我如果到太原,我会登门拜访乡友的,行嘛?不过,我现在正在犹豫,因为我已去平陆 8 次了……。”

自从上次傅老师主动留帖给我开始,一股强烈的寻根问祖的感情潮水便更加汹涌,不时激荡在心间。傅昌志老师醉心于姓氏研究,特别是致力于傅姓研究达 30 余年,且具有非常专业的资料收藏经验。他手头收集了关于世界姓氏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近年来著述颇丰,研究成果卓著。拍摄制作的有关傅姓电视片被央视采用并播放。而本人寻根问祖的起因和导火索,就是源于傅老师的关于渠县姓氏流源的一篇论文。虽未谋面,一份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况且,傅老师多次诚邀本人尽早回故乡渠县看看,由此开启寻根问祖之旅,以免日久生变,使现存本就稀缺的珍贵资料流失殆尽。傅老师还答应带上电视记者,由其亲自陪同本人到雷巨坪寻亲。真是一位难得的极其热心的家乡的长者、学者啊。

4 月 26 日见贴后,十分激动,随即给傅老师回了帖 :

“太好了,傅老师莅晋我万分高兴。自上次得到您的回帖后就一直在期待着能够早日回故乡渠县看望您。向您当面请教是我的梦想。傅氏文化节在平陆举办是一件大事,也是山西作为姓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一份荣耀。我作为一名对姓氏文化的崇尚者,对此更怀有一腔崇敬和向往。傅老师尽管多次来过平陆,这次过来我相信您一定会取得新的更为丰裕的收获的。还有我这个渠县游子的一份忠诚殷切的美好期待呢!何况您计划的在晋期间的活动内容也相当丰富,再次相信傅老师即将成行的三晋之旅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的”。表达了本人对能够见到傅老师的喜悦激动之情。

五月一日,致电傅老师。其说已到达傅氏宗亲活动地点平陆县,估计五月五日中午抵并,中途可能停留洪洞、平遥等景点参观考察。

五月四日大半天,都在联系为傅老师接风筵席的安排问题。傅老师钟情于傅姓姓氏,又痴迷于对傅山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此番专程来并,与傅山在太原不无关系。遂计划在烹制傅山头脑等菜肴上最为正宗的清河元饭庄,为傅老师接风洗尘。几次三番与饭店协商,让店方精心制作与傅山有关的各色菜式。经与饭店经理说好精心制作一份属于早点,通常晚上绝对不予提供的傅山头脑。又通过朋友与杏花村汾酒厂弄来了几瓶特供的特优原液汾酒,准备给专门为傅老师举行的接风筵助兴。应傅老师之意,邀约好了原尖草坪区文联负责人、《中国文化奇人傅山》一书作者常清文老师、太原上兰村的傅山研究者杨贵生老师等共进晚餐。直到一一安排到位,心里这才有了几分宽慰。

终于等来了五月五日。经与傅老师电话联系,知其上午 13 时许,方乘坐公共汽车到达古城平遥。随即驱车前往平遥相接。近四点,终于在平遥古城的大南门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傅昌志老师,合影留念之后又一起参观了近处的双林寺。从平遥到太原的车上,和傅老师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傅老师还迫不及待地从后备厢行囊里掏出了其不远千里,专程给我带来的家乡的雷雨宽老人等花费了大量心血和资金编印的《雷氏家谱》。傅老师知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圣物,我随即用双手郑重地捧过了这部我们雷家企盼了一百二十多年的象征着先祖牌位的家谱,默想着,终于“回家”了! 此时此刻,一份亲切,一份温暖充溢胸间,久久难以平静。就此对傅老师的热切和执著表达了由衷的敬重和谢意。

六点半准时到达位于太原市建设北路的这家虽不起眼,却非常有名的清和元饭店。太古高速公路的白书记送来了特供的汾酒,常清文老师老两口、杨老师以及傅老师在太原的福建泉州籍宗亲傅聪敏等也 陆续到达。小吃、菜式非常理想,味道极佳。只可惜傅老师席间非常感慨,进食很少,多数时间都在和大家讲述和交流。大家推杯换盏,气氛非常热闹亲切。常老师还向席间每人赠送了由其耗费半生心血撰著而成的《中华文化奇人傅山》一书,并一一亲笔题写了赠语。

五月六日,接到紧急出差的任务,下午三点必须出发去北京。便在上午与常老师、杨老师、傅聪敏两口及傅建国等一起陪同傅昌志老师游览考察了傅山曾经生活和读书的上兰村、西村、崛围山、中华傅山园等与傅山出生、学习、修炼等处名胜;又至杨贵生老师舍下小坐。感受到一位一生敬仰傅山,研究傅山,全力收集有关傅山著述、作品及生平资料的有志学者的襟怀与风采。中午,又一同到位于解放路棉花巷的福建酒楼小聚,山西商界翘楚傅彩茗女士特意提前在酒店门口等候。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傅彩茗女士两月前腿脚受伤还未痊愈,竟拄着双拐侍立酒店台阶上迎接我们 一行的到来。

聚餐前的交流非常愉快且大有收获。从彩茗女士直爽豁达,滔滔不绝的话语里,我认识了一位乐善好施、身兼多重赫赫大名社会头衔、在太原奋斗了二十七年大获成功的温州名流。其六〇年生人,丈夫经营房地产, 本人经营一家装饰公司,和山西政界、文化界、商界等都关系密切。因急于赶车,便只好在无奈中匆匆举杯祝愿,匆匆话别,提前退出了这次气氛非凡的难得聚会,说好等出差回来再伺机相聚。

翌日。昨晚抵京,今日至张家口。因知傅昌志老师明日一早离并启程返渠,在张家口和一帮朋友晚聚后,即致电傅老师。问候计划完成情况及取得的各种收获,傅老师非常满意,又连连向我表达谢意,再次询问了我关于寻根拜祖事宜之于他的请求和帮助的内容。一再允诺将尽力相助。我也反复向傅老师表达了不能相送的歉意,并送上了一份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

此后的第四天,还在出差途中。就在昨晚六点二十分,一干好友正在深圳一家酒店小聚。再次接到了来自老家渠县的傅老师的电话,傅老师竭力说得清楚,我也急于听得真切,而酒店所在的大楼内通讯信号欠佳,对话时断时续,十分困难。下了楼,外面又大雨如注,大家鱼贯钻入轿车,在楼内和车上,分两次总算完成了这次通话。傅老师说,一位雷巨坪老人叫雷雨宽的,修有一个简要的巨坪雷氏家谱,老人曾任光禄乡党委书记等职务,已年届七旬,德高望重,退休在家,现就在旁边,要求我和老人家说几句,末了还特意郑重吩咐我说,雨宽老人是一位长辈。一种由衷的亲情和对尊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随后,毕恭毕敬地聆听和问候了一些情况,当听我说到曾祖父叫雷天明时,就推断说我们可能属于周姓雷。因环境所限不便多说,问了老人家平常的就寝时间后,约定在晚上九点半再次通话。并询问好了老人在渠县县城家里的电话。随后的聚餐时间,想象着傅老师与雨宽老人的宽厚与慈祥,计划着晚上和雨宽老人再次通话的内容,心不在焉地和一干朋友推杯换盏,被动周旋着,终于挨到了聚餐接近尾声。正好时值九点半,急忙回宾馆关上门,怀着异常激动与崇敬的心情,拨打雷雨宽老人在渠县县城家里的电话。一经拨通,很快便听见了雨宽老人那熟悉、亲切而厚重的乡音。可见老人家早已守候在电话机旁边,在等候了。又一股亲情激荡在心底。整个通话非常顺利,俨然一对久别重逢的亲人的叙旧和家常,亲切顺畅,毫无拘束,老人简要说了我们巨坪雷姓的起源、雷家祠堂的情况。老人甚至对渠县南阳寺雷氏总祠堂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也记得非常清楚,这副对联是 :

上联 :是其祖,非其祖,是非其祖同登此殿 ;

下联 :有嗣孙,无嗣孙,有无嗣孙共聚一堂 ;

横批 :冯翊流芳。

雨宽老人说,此先未见有完整的家谱流存。他自己根据了解的情况编印了一部家谱。雨宽老人又询问了一些我们离川后的简要情况,说届时可以把我们的这一支雷氏延续的情况也一并加进家谱,因老人年事已高,通话的时间又比较长,怕老人劳累,遂问候了老人的身体,嘱咐老人多多珍重,互相叮咛有机会再联系云云,这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美好的通话。

从和老人的通话中得知,渠县境内雷姓很多,总人数达17000 多人。 而雷姓居住最为集中的当属天井乡,全乡人口 8000 多人,而仅雷姓人口就达 7000 多人,可以说整个一个乡基本上都是雷家人。

2007 年 5 月 惠远街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