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每天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兴奋地叫她“惠老师”,真是特别有暖意。
就在母亲节那天,冠军惠若琪分享了一张全家福。
照片中,她的妈妈抱着她的女儿,爸爸则坐在前面,温馨又幸福。
她和妹妹的两家人站在后面,气氛温馨。
她身高1.91米,照片中依然很抢眼。
一家人围在蛋糕旁,欢声笑语不断。
3岁的女儿跟她一模一样,妈妈一头白发,爸爸却显得特别年轻。
这样的瞬间,让惠若琪心里倍感温暖。
惠若琪在2018年选择退役,同时也找到了她人生中的另一半。
如今,她身兼多重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教师。
01
惠若琪如今不仅是一位妈妈,还在南京师范大学当教师呢。
她每天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兴奋地叫她“惠老师”,真是特别有暖意。
她在体育学院教排球,讲得那叫一个透彻。
她还经常和学生聊起女排精神,聊得热火朝天。
她常提到,运动不单单是为了比赛,
还能让人充满干劲,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在她担任南师大的教职这些年里,
南师大女排曾两次夺得全国大学生联赛的冠军。
她的倾心付出与这份佳绩是息息相关的。
这支队伍成立也就短短几年,
这样的成绩,真的是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来赞叹啊!
惠若琪也经常去指导队员们。
场上那种认真劲,就像当年比赛时一样。
她不仅在学校忙忙碌碌,还通过“惠基金”来帮助农村的孩子们。
她和团队一起前往偏远的学校,为孩子们修建了一个排球场。
教他们怎样发球、扣球。
有次活动,国旗在那个老旧的操场上缓缓升起来。
小朋友们唱国歌的声音特别洪亮。
一个小孩跑过来兴奋地说,长大后要考出去。
再回来教更多人打排球呀。
惠若琪听完,眼睛微微泛红,
不过她没说太多,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让她明白,排球其实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而是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梦想。
她去这些地方,没想过要红,只希望让更多的孩子能接触到排球。
最近,她以南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的身份登上了舞台,
那是女大学生文化节的开幕式,她在那儿分享了关于体育精神的故事。
02
谁能想到,惠若琪也曾经历过迷茫的时刻呢?
2018年,她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彻底结束了自己的赛场生涯。
当时她只有27岁,身上的伤病累积得不少,实在没法再去进行高强度的比赛了。
刚退役的时候,她总觉得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
晚上睡觉时,常常梦到自己训练迟到,结果一觉醒来才发现不再需要去球场了。
她不打算就这么闲着,决定去南师大攻读博士,学点新知识。
读博士的日子真是不简单,但她就是硬是咬着牙把它读完了,还留在学校做了老师。
她还组织了一场VAL业余排球联赛,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比赛。
联赛刚开始的时候,麻烦事儿可不少,
钱不够,俱乐部也不富裕。
惠若琪丝毫没有退缩,积极到处跑着筹集赞助。
找人聊聊怎么把规模做大。
现在这联赛已经有上百支球队,
连国外的球队也参与进来了。
她忙活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没想着要大赚一笔,
就是想让更多人接触到排球。
退役后,她并没有像一些运动员那样,
而是选择了积极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努力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她走上了一条不容易的路,
可是这条路让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谁说退役后就只能过舒适的日子呢?
她就是要搞出点特别的东西来!
03
说到惠若琪为啥那么拼,那可得追溯到她当运动员的那段日子。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
她带领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冠军。
在决赛对阵塞尔维亚时,比赛一直拉锯到第四局,双方比分紧咬。
惠若琪的肩膀上钉着七根钉子,
每次扣球的时候,都是钻心的疼。
她曾经做过两次心脏手术,差点就与赛场无缘了。
到了关键时刻,她顽强地咬紧牙关,
一个漂亮的探头球直接送对手回家,比赛就这么结束了。
就在那一瞬间,整个场馆都嗨了起来,她泪流满面,队友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这枚金牌,标志着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捧起奥运冠军,意义非凡啊!
可是她的排球旅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小的时候,惠若琪可真是个高个子姑娘。
在幼儿园时,她可真是个鹤立鸡群的小孩。
她上小学的时候,就去了南京中山东路的体育学校。
就在这里,她开始了自己的排球训练之路。
那时候她起步有点晚,其他小朋友都已经能扣球了,
她还在琢磨着怎么把球垫起来。
她不甘示弱,每天对着墙练到手臂都麻了,渐渐地赶上了节奏。
快要小学毕业了,其他小伙伴因为考试缺训练,她却是一堂课都没落下。
教练看到她这么拼,便给了她更多的比赛机会。
初二的时候,教练找上了她的爸妈,表示想把她带进职业队。
她的老爸也是打排球的,身高足足有1.97米。
曾经是大学排球队的队长。
可以说这个爱好慢慢对她产生了影响,
可她爸爸从来没考虑过让女儿去参加职业比赛。
父母觉得打球就是“年轻时的玩意儿”,担心她将来找不到正经工作。
惠若琪可舍不得离开球场,她特别喜欢比赛时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
她喜欢和队友们一起努力。
她跟爸妈约定,先试试,如果不行就回去上学。
进了省队后,训练的强度一下子提升了好几倍。
她每天都累得不行,常常一靠上枕头就能呼呼大睡。
可她从没觉得委屈,一年之后,她就被国家队给选上了。
03
在国家队的日子更是挑战重重,队里都是高手如云。
惠若琪的身体条件并不算特别出众,肌肉力量也不是特别强。
她只能通过刻苦训练,深入分析对手的战术来提升自己。
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她花的练习时间比其他人大得多。
慢慢地,她变成了这个队伍的核心力量。
每场比赛,她都拼尽全力。
队友们很信任她,教练也是特别看重她。
她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的。
她的杰出成就是经过无数努力和艰辛得来的。
2024年,惠若琪重返奥运会,
这次她将以解说员的身份回归。
那场中国女排和土耳其的较量,
她亲眼目睹,比赛打得相当紧张,让人看得心里直发慌。
最终她们没能晋级四强,场馆里的欢呼声也慢慢消散开来。
惠若琪在直播间里激动地喊道:“我们爱你!中国女排!”
那声音略带颤抖地传了出来。
她眼中闪着泪光,不是因为比赛输了,
却是回忆起了自己的排球之路。
从赛场转到解说席,她换了个视角去观察排球,也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她注意到,在比赛的背后,有许多工作人员在辛勤忙碌。
没想到排球不仅仅是在比赛场上的事儿。
提到惠若琪的经历,跟其他运动员比,真的是别具一格。
好多退役运动员都挺喜欢接代言和拍广告的,
日子过得相当舒坦。
还有一部分人当起了教练,负责带队训练,依旧在赛场旁热心参与。
那惠若琪呢?她偏偏不走那些常规的道路。
她去攻读博士,成了老师,还自己办比赛,建设球场,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VAL联赛,让排球不再是小圈子的游戏,普通人也能轻松加入。
惠基金,就像一缕曙光,为农家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了光明的道路。
南师大的学子们因她而爱上排球,也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谁能不羡慕她这种干劲?她真的是把退役后的生活过得精彩纷呈!
04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扮演好多不同的角色,
想把这些都协调好可真是不简单。
惠若琪做到了这一点,她可是个运动员,
担任国际排联传播委员,同时也是江苏青年联合会的副主席,还在从事教育工作;
在家里,我是女儿,也是妈妈,还是妻子等等。
这些角色都展现了她的内在精神。
这让孩子们更加热爱排球运动,也激励了每一个人。
来源:阿泽聊娱乐